![](https://img.haomeiwen.com/i4097132/bf1ec5cf0173f3e9.jpg)
与平等一样,自由也是个你我从小耳濡目染,且历久弥新的议题。
如果有人问你,是处于战争更自由,还是处于和平更自由。可能由于你我都没有处于过战争年代,想必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平。尽管也有不少战争,目的就是为了自由。从小就身处和平的你我,真正觉得自由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这并不是什么战争与和平的悖论,正是因为自由很稀缺,所以人类要不停地去讨论它,追寻它。身体自由了,精神又不自由了,精神自由了,又会有其他的不自由出现。于是,自由升级为一个永恒且颇有争议的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更多的不自由来自于,数据对行为本身,产生了指导意义。以后可能出现,所有人心甘情愿分享自己的信息,以获得更好的建议,最后直接让算法为自己做出决定的窘境。
事实上,你我的真实生活中,早已显现这样的趋势。比如,授权位置信息,个人资料给手机APP,接着便是感觉APP越来越好用,好像你的闺蜜一样,逐渐了解了你的日常习惯甚至喜怒哀乐。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自己,常见的“选择困难症”就是其中一个症状。虽然算法漏洞百出,但在真实生活里,完全依赖算法行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简单而没有心理负担。
其实这些APP就像是一个个的人工智能,藏在你的手机里,偷偷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甚至决定你的某些行动。
你我都知道,找路的能力就像肌肉,用进废退。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汽车导航的能力已经突飞猛进。很多司机,也早已习惯按照导航的指示行动,这样做的确在多数时候,都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但是,这样不是有种怪异的感觉吗,是你在开车并享受开车的乐趣,还是导航在指挥你开车?全程依赖导航,和智能汽车在驾驶,不同之处只是我们的手脚在操作而已。
在类似的驾驶过程中,很难说,你我就是自由的。听上去,还是挺糟糕的。
好消息是,算法也好,人工智能也好,都不具备人类特有的意识,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也很难具备。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
如今,在一些比较大型的社会问题上,比如交通比如工程建设,智能都已经能事半功倍,好在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还是人类必须先赋予智能一定的程序能力。
下一议题:社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