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教师”,是教育部刚出台的,为提高中西部乡村教师素质而设立的一项新制度(中新网4月9日电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暂在陕西甘肃安徽河南四个省实施,应该是先行作为试点吧。实施办法是,选拔一定数量的“首席教师”,由这些领军人物,带动所有教师成长发展,借此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充实。 很明显,此项教育新制度,旨在进一步树立教师的天底下最光辉形象,进而解决目前乡村教师岗位招聘遇冷问题。
可这招数,管用么,好使么?
近几年来,不断传出类似消息:许多乡村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招聘教师时,尽管一再降低招录条件,却连报名者都可怜巴巴,甚至招不到人。不少地处偏远的中小学,由于“人手”不够,教师短缺,学校只好面向社会招聘老师,矮子里面拔将军。最后,花钱招到的老师,一些些教育经验和也没有,只能仓促上阵,效果自然差强人意。那么,“首席教师”办法的实施,能解决教师短缺以及离开得多进来的少的难题吗?似乎有些药不对症。 当然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被评选为“首席教师”者肯定是要加薪树名字的;然而教育一线,骨干、能手、精英、名师、学科带头人的之类评选还少吗?现在又闹出个首席,过几天,怕是“主席教师”甚至“总主席教师”都得出来罢。
其实呢,作为一线老师,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他们只需要一片明净的天,一份能够基本养家糊口的薪酬就足够了,什么名师、首席,没有用!仅仅一个职称,都叫人身心疲惫,心灰意冷了!请不要再折腾一线教师了。如果真想改变眼下的尴尬局面,还得靠思路转变和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办法。
众所周知,在古人那里,于老师,除了“夫子”、“先生”、“恩师”等等的雅名外,还有一个很别致很给力的称谓,那就是“西席”。清梁章钜撰《称谓录》卷八:“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是与东家即主人面对而坐的,也就是说,一个私塾先生对学生所能施加的影响力,仅次于其父。《红楼梦》第二回:“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现行苏教版八年级语文里有一课《我的母亲》,其文选自于邹韬奋 《经历》,里面说:“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好了,啰嗦半天这些“故纸堆”,意在说明,如果真要呵护老师,实际一个字足够了,那就是“尊”,尊师重教嘛。一则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师的尊敬程度,真正落实“西席”之位;不能老师体罚了学生动辄得咎,而学生打了老师屁事没有。二则提升待遇,教师从来都是一个清贫职业这不否认,但同时也需要体面来支撑。对了,发付给一份能够体面说出的薪水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