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3天|读《追忆似水年华- 在斯万家那边》2

日更#3天|读《追忆似水年华- 在斯万家那边》2

作者: 清荷依依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3:59 被阅读0次

            读了一遍,又听一遍,你在作者缓慢的描述中沉沦。

            作者说起他小时候住在贡布雷的情景,有很多人物纷纷登场,比如外祖父母,两个姨祖母,一个姑祖母,叔外祖父,姨妈,父母,保姆弗朗索瓦丝,帮厨女工,朋友斯万先生,教堂路上认识的朗格日丹先生,以后后来的维尔迪兰夫妻的社交小圈子,斯万的情妇奥黛特,以及说不上名字的钢琴家,画家等等人物。

          说了很多很多,很多细节,很多人物心理描写,风景,人情世故,交际技巧,你不由纳闷,作者在说什么故事?

            以往,我们读小说,人物主角登场,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最后结局一目了然。但是这本书没有这么容易让你猜到,整整一部《在斯万家那边》却没有描写斯万家,连斯万家附近都很少写到,也没有斯万妻子的心里描写,只有周遭的人对她的印象,说辞。

            好多优美华丽的描写,把人物心理,行为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欲罢不能。我们还是从人物说起,也许认识了每一个人,知道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也许就慢慢了解故事本身。

            拉出一根长长的线,把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心理描写、谈话艺术,一个个风景图画,把它们当成每一个圆溜溜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一条珍珠项链,挂在脖子上,熠熠生辉。

            首先是作者“我”。

            我猜想这个主人公不到十岁,不难看出这是个多愁善感,敏锐,聪明,好读书,却身体娇弱的男孩。

            你看,作者一开始就说起贡布雷的时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晚上吃晚饭时刻不久,他就被家里人赶上楼休息,而大人们却在花园的廊下和客人聊天,喝茶,吃点心。孩子内心寂寞孤独,他希望内心被填满,用什么填呢?

            心心念念,妈妈在他入睡前,能够对他亲吻一下,并道晚安,就满心欢喜。妈妈的晚安吻与她的优雅,衣香鬓影,是作者一整天的念想。如果缺了这一步,仿佛一天都是虚度。小男孩经常哭泣,他的爸爸不知道,只有他的妈妈,外祖母知道,同时对他的身体,精神状况深深担忧。一方面不想对他的要求一一满足,一方面又不禁对他又怜可又爱。作者说,他以为他长大后已经忘记了自己时常哭泣的事情,其实他没有,他仍然记得那个在被窝里低声哭泣的男孩。看到这里,不禁又纳闷,小男孩拥有父母的爱,这么多长辈的爱,同时家境富裕,爸爸说德高望重的医生,祖父是大经纪人,母亲家族显赫,为什么没有见他趾高气昂,或者充满活力?为什么他如林黛玉般的那般多愁善感?

          【节选原著】在餐厅里,在就要开晚饭的时候,在我感到那时间即将来临的当口,我就先为那短促而悄然的一吻,从我力所能及的方面,作好一切准备:我用眼睛选定妈妈脸上的某一个部位,作为我的吻的落点;由于我在精神上已经有了吻的开端,所以我作好思想准备,以便在妈妈把脸凑过来的刹那间,我能充分地感受到我嘴唇贴着的她那部分的肌肤的温存;我好比一个画家要画幅肖像,但是描绘对象只能短暂地出现几次,画家在准备调色板之前,早已根据自己所作的笔记作好细致的回忆,即使描绘对象不在场,他也能画得惟妙惟肖。然而,晚饭的铃声还没有打响,我的外祖父却残忍地说(虽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这孩子看样子很累,该上楼睡觉去了,再说,咱们今天晚饭吃得晚。”我的父亲本来就不如我的母亲和外祖母那样一丝不苟地信守协议,这时说道:“是啊,快,睡觉去。”我想过去亲亲妈妈,就在这一刹那,晚饭的铃声响了。

    “不必了,别麻烦你的妈妈了。这也就等于道过晚安了,这种表示本来就多余可笑。快点,上楼去!”

    我等于连盘缠费都没有领到就得上路;我必须像俗话所说“戗着心眼儿”登上一级一级的楼梯,我的心只想回转到母亲身边去,因为母亲还没有吻我,还没有以此来给我的心灵发放许可证,让她的吻陪我回房。但是,我不得不违心上楼。这可恨的楼梯呀,每当我踏上梯级,总不免凄然若失,那股油漆味可以说已经吸收了、凝聚了我天天晚上都要感到的那种特殊的悲哀,也许正因为如此,一闻到它我才更感到痛心;我的智慧在这种嗅觉的形式下变得木然而丧失了功能。当我们沉入梦乡时,我们不会感到牙疼,只觉得仿佛有一位姑娘掉进水里,我们拼命把她从水里打捞起来,捞起又掉下,掉下又捞起,一连二百次;或者,好比有那么一句莫里哀的诗,我们不停地背诵。处于这种情况,我们只有醒来才能舒口气,我们的智慧才能使牙疼摆脱掉见义勇为的伪装和吟诵诗句的假相。当登楼时的悲哀以迅雷般的速度侵入我内心时,我所感到的却是舒心的反面。这种侵入几乎是顿时发生的,悲哀通过我嗅到的楼梯的特殊的油漆味,突然不知不觉地钻进我的心扉,这比通过精神的渗透更具有毒害心灵的功效。我一进卧室,就得把一切出入口全部堵死,把百叶窗合上,抖开被窝,为我自己挖好墓坑,然后像裹尸一样换上睡衣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有了权利, 有了万贯家财,就会很满足,低调点的还好,多少人有钱就得意忘形啊。

            有的人,心思缜密,追求艺术、生命的意义比追求名利更令他们神往。

            究竟谁更对? 好像这里没有对错。

            昨天看到陈果写的书,写关于这些理想主义者的描述:

            确实,他们如月光般清亮、如闪电般纯粹,但我们如野草般坚韧、如蝼蚁般顽强。当主流中的我们忍受着生活的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非主流中的他们同时却也在承受着周围人的怀疑以及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相对他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来说,我们是“现实主义者”,我们为了现实生活的“安全感”而投身于人情世界的纷繁芜杂,他们则为了捍卫精神生活的完整性而恭敬地顺服冷冽的命运。我们选择牺牲内心的梦想来实现生命的平坦,他们则振翅飞向人类精神的塔尖,即使坠落,仍追求末日的绚烂。

            我想,作者就是这类人,我们暂时称呼这个小男孩为马赛尔吧,作者的小名。马赛尔的敏锐,独到的视角,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让人拍案叫绝。特别说起斯万眷恋奥黛特,一个情场高手,把他的情妇想象成他喜欢的艺术画像里的人物,给她赋予那么多的美感,想象中完美,若即入离之中,一个老男人为自己的感情感动,终于本惯于恋爱技巧的男人娶了一个不爱甚至陌生的女人,这是何等讽刺。以后再细说。

            书可以读一遍又一遍,你就不禁因为马赛尔的写作技巧入迷,不是平述,不是倒叙,只是追随他的记忆,从地理位置,家人,到请客,就到了斯万先生,从斯万的社交生活,从马蒂来娜小蛋糕就想起姨妈里的幽闭生活,继尔有教堂,有神甫,有斯万家那边。空间,时间,味觉,视觉,听觉,想象,所有马赛尔可以用到的感官,他都清晰地回忆起来。

            我在想,普通人怎么能回忆起年少如此的情景呢?果然,如他的叔外祖父说的: 谁知道呢,说不定他将来能成为雨果,夏尔巴特这样的人物呢!

            果然,不同于雨果,他的作品这么隽永,无论过多久,走多远,你仍然记得它。

    (看来要买套实体书。电子书看过听过就如燕子扫过水面,有点涟漪,只是一点而已)

    日更#3天|读《追忆似水年华- 在斯万家那边》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3天|读《追忆似水年华- 在斯万家那边》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re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