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妈最近烦透了。
她送彤彤上学的路上,“撞”到了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
那是一条分岔路的巷子口,人多地摊多,车子速度并不快。当下情况很混乱,只听到有人高声喧哗“撞人啦撞人啦”,然后彤妈在后视镜里看到就在自己刚刚驶过的地方,聚集了几个人。
她想都没想,立马停车下来查看。当时旁边已经有人打了报警和救护电话,围观的人看到她这个“肇事者”现身,纷纷围上前指责。
彤妈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毕竟昏迷的老人重要,所以她一言不发,默认了。很快,救护车到了,彤妈跟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当老人的儿子闻讯赶到时,彤妈正在为老人跑前忙后办手续。他当下拦住彤妈,大声呵斥“你身份证交出来,把我妈撞成这样别想跑!”彤妈当时就懵了,刚刚还跟交警沟通,等调查结果呢。
可是在病房里大吵大闹也不是个事儿,她松懈了。就这样,交身份证的这个举动接下来成为彤妈百口莫辩的佐证。紧跟而来的彤爸一看这阵势,也误以为是媳妇儿闯了祸,连忙为老人垫付了好几千住院费。
就因为这两口子言行一致地行动,对方理所当然地认为彤妈就是板上钉钉的“肇事者” 。老人的儿媳言之凿凿地跟同病房的人说,“不是她撞的,她咋会那么主动送我妈来医院,还付费治疗呢?她不理亏会那么痛快地交出身份证吗?”
彤妈当天回家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反复回想当时的情景,按照当时的时间点和位置,应该不是我撞的啊。
她去了当时那条巷子那条路,附近有监控,可是找不到主人。
身份证在别人手里,对方知道了她的工作单位和家庭地址。因为这,彤妈不得不经常接听对方的电话,并且按要求在下班后赶到医院去看望老人。当然,每次去都不会空手。
彤妈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想确认,她对家人坚定地说老人绝对不是自己撞伤的,她想去要回之前垫付的住院费。
对方的子女听闻怒不可遏,四处扬言,说彤妈恶意撞到人却又反悔不承认。全家人因为这个事情,陷入了非常大的困扰。
我们周围的人都劝她,暂时不要跟对方起激烈冲突,等老太太从急诊室出院,再等一下交警的事故报告。可是对方要求彤妈隔天去一次医院,必须去,不去就来单位堵她。
……
事情发展下来,似乎成了死局,只有寄希望于交警部门的事故报告了。
水果、鲜花、食物、营养品…彤妈每次去带的东西都不同,这样变化着花样,以自己最大的诚意跟对方沟通。可是对方不依不饶,吃也吃了拿也拿了,却没有一个好眼色,一句好话相对。
在他们心里,早就已经彻底认定彤妈是“罪人”了。
那段时间,我看到彤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消瘦。因为气愤、郁闷却又无可奈何,她总是失眠,憔悴不堪。
万般无奈之下,彤妈开始重金悬赏那条小巷附近的居民,路人等,希望借助民间的力量,找出真相。一天两天三天……一点点消息都没有,大家都快要绝望了。
一天下午,彤爸给我打电话,“七七,我们找到人了,巷子口斜对街有个在五金店里工作的年轻人也参加救助了,他是第一个接近老人的,他清楚听到老人昏迷之前反复说了狗狗狗……”
这个人以为老人送医院就没事了,哪里料到彤妈后来有这样大的风波呢!
事情从此开始出现了转机,那条巷子确实常年有流浪猫狗活动,居民可作证。
交警部门最终找到了事发时的监控,彤妈驶过去的时候,老人并没有发生意外。
一切真相大白!
老人的家属一脸不乐意地接下事故责任书,含糊不清地说了“对不起”。可是至始至终不愿沟通彤爸垫付的住院费和相关物品,何时退还。后来彤妈无奈离开了病房,泪流满面。
事情演变至此,只能算差强人意。
尤记得交警说的一番话,“假如以后在生活中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没有第三方证明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就自作主张,助人为乐也要保护自己。”
我知道彤妈一家在这个“莫须有”事件中遭受了什么,那铺天盖地的指责和精神打击,久久折磨着所有人,且在短时间内难以痊愈。
深深祝福彤妈一家,祝福所有好人,一生平安。
有人问我,受伤的老人怎么样了,据我所知,老人有轻微痴呆和严重的糖尿病。她现在已经出院,可是不清醒不认人,她脸上的伤口一直不能愈合。她不过是那条巷子里捡垃圾为生的独居老人,她的那些家属从彤妈家离开后,遍寻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