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09:52 被阅读0次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 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 迤迤, 予既已知之矣。’迤迤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读书是一种有价值的脑力劳动。单纯把读书当作是不加甄别的输入,是错把读书当成了体力劳动。最基本的,读书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作者是谁

这段关于“鲁欲使乐正子为政”话题对话的主角有两个,一是孟子的弟子公孙丑,二是孟子本人。掌握话语权的是孟子,换言之,这段话如果有一个“作者”的话,这个作者便是孟子。

孟子是谁?战国人,自认为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立志像孔子一样做天之木铎,以天下文明为己任。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变乱。打打杀杀无休无止。孟子希望能找到“以德行仁”的诸侯王,从而使天下“定于一”——结束天下的纷争局面,让老百姓过上稳定的日子。

二、观点是啥

认可一个人,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公孙丑认可一个人,大概有三条基本标准:一看是不是“强”,所谓强,外显出来是指有力量,敛藏于内是指坚强、坚定;二看是不是“有知虑”,也就是有注意,有智慧。三看是不是“多闻识”,也就是见多识广。

孟子认可一个人,只有一条标准,那便是“好善”。展开来讲就是有所崇尚,乐于为善,乐闻善言。

如果说公孙丑的标准更像是一个有一个的尺度的话,孟子的标准则更像是一个方向。

三、为了什么

公孙丑为什么要摆出三个带有尺度性质的标准,因为在这三个尺度上,自己差不到哪里去。表面上是在讨论乐正子的前程,实际上也是在讨论自己的前程。

孟子为什么只强调一个“好善”?

“好善”者为政,便可以凝聚起四海之内的与“善”有关的力量,便可以削弱甚至消灭谗谄面谀之人的影响,最终是国家机体更健康,变得更有力量。

乐正子将要主政,孟子能高兴得睡不着觉,不是因为两者有什么亲密关系。而是因为乐正子这个人“好善”的特点有助于孟子“定于一”社会理想的实现与达成。

先前,听闻“鲁欲使慎子为将军”时,孟子是专门上前不讨好地讲过“大道理”的,慎子成了第一个在文字记载中不礼貌地直接打断孟子说话的人,恐怕也是唯一一个。

乐正子和慎子同样都能让鲁国更为强大、有力量。但慎子的武力办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只能维持鲁国的残喘。乐正子的好善才能在更长远的战略层面实现鲁国的强大, 创造天下“定于一”的可能性。

听闻“鲁欲使乐正子为政”高兴得睡不着觉,恐怕也和鲁国先前决定任命慎子为将军有关。毕竟,“鲁欲使乐正子为政”标志着鲁国终于还是朝着天下“定于一”的战略构想演进了。

公孙丑讨论的是眼下的话,孟子谈论的却是未来;公孙丑局限于鲁国的话,孟子着眼的可是整个天下。

所以,错把孟子的标准当作绝对标准,实在不是圣人的初衷。“好善”只是孟子站在自己所处时代回应时代之问时给出的一个带有极端特殊性的答案。

相关文章

  •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 重读《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

  • 孟子十二告子下

    12·1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①:“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

  • 《孟子•告子章句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

  • 《孟子》感言集之57:生之谓性?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告子与孟子关于人性的辩论非常精彩,据说告子曾经还是孟子的学生,后来又...

  • 逸欲亡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 如果男人说你性感,其实是想上你

    “食色、性也”,这句话其实不是孟子说的。《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

  • 《孟子·告子下》28:孟子想干啥

    《孟子·告子下》28:孟子想干啥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

  • 食·色

    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告子上》 ...

  • 孟子第三十六课(告子章句下第15节+天欲降大任,必经大考验)

    9.14学习孟子第三十六课(告子章句下第15节+天欲降大任,必经大考验),原文如下: 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告子下》33:亚圣的择“偶”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yy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