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的狂风下,站在风口上,许多猪都飞了起来。农业作为有着几千年来默默坚守的根本,正面临千古未有之的大变局。自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来,农业一直处于丰富而生动的历史性变局中。也许农业这头猪太庞大、太沉重了,以至于总徘徊在风口浪尖,但仍然没有真正飞起来。尽管如此,这些年投资机遇和新机会吸引了许许多多人都来挖掘农业这块“最后的处女地”,我们采访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农业企业和团队,他们说起这些年的农业之路,有喜有泪有伤痕,这里我们扒一扒这些年风口浪尖的农业都有哪些“坑”,让我们知道怎么去填上或绕开这些坑,让农业真正在新的风口自由地飞上天!
第一坑
钱去哪了?——农业企业的资金之困
在黎明前倒下,这是好多农业投资最为悲怆的一幕。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业企业都在遭受着严重的资金瓶颈?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把投资概算搞错了。照搬工业上的“重资产轻流动”模式,以为把初始投资重点用在征地、建场和买设备上就行,少量流动资金就能运转,结果情况远非如此。如果说,工业上固定投资与流动资金的比例8:2就可以,则农业需要倒过来,需要2:8。可惜的是,从二三产业来到第一产业的投资者,往往想不到农业企业对流动资金的巨大需求。
因为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很强,原料占款和储藏成本也很高,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明显慢于工业,仅此就必然形成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
第二种,把投资周期估短了。虽然理论上投资回收期是明确的,但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严重偏离投资预期的情况,收益期迟迟等不到。比如,2012年全国有37443万亩农作物受灾,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5123.5万亩的15.3%,其中,成灾17212.35万亩,占比为7.0%;绝收达到2739.45万亩,占比为1.1%。农业的自然风险不仅几率高,而且在实际上已经常态化了。
第三种,把融资难度想轻了。工业的用地是国有土地,一旦取得使用权,就可以抵押贷款;还有工业的厂房、产品、机器等都可以抵押,缓解流动资金的困局总算还是有多种通路的。但农业就不同了,首先农地是集体所有,企业如果流转农民的土地,只能取得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是不能抵押贷款的;其次,农业企业所经营的牲畜、树木、农作物等,也是不能抵押贷款的,因而,农业企业的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种,政策预期落空了。过去讲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现在这个提法依然不过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国家的扶持对做农业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一些上市的农业企业,主要靠政策性补贴来维持正利润水平以防止退市。国家的政策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以农业这样的长周期去追赶国家政策的变化调整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旦遇上政策预期的落空,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是相当大的。
第二坑
利润去哪了?——农业企业的市场之困
除过大宗的粮油农产品外,多数的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但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死”的。
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毛利率会骗人。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第五,能挣得起,赔不起。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第三坑
人才去哪儿了?——农业企业的发展之困
许多农业企业基本都面临这样的现实困难,找不见人才;好不容易找见一个,还留不住。为什么农业企业的人才会这么难找?
首先,农业人才本来就少。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一说农业专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农村工作,由于目前城乡条件的巨大差距,谁愿意到农村去?
其次,学农而愿意从事农业的更少。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业行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差。许多农业企业肯定是建在远离城乡和村庄的孤山野岭,不仅人烟稀少,而且生活很不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如何呆得住?
第三,人才上升通道狭窄。就算是开了高工资,感情上给温暖,也难以长久留住人才。由于农业企业普遍较小,也普遍不具备现代企业体制机制,企业的老板也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传统而简单,人才在农业企业干得再好,还是一个打工的,可能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也难以接受,更不说去城还乡、生活不便等现实因素的影响。
第四,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很难匹配。农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管技术的,一类是搞经营管理的这两类人才在企业都是各管一边,整合较难,必须有一个两者都懂(不一定要专)的通才掌舵,前面的分类专业人才已经很难找了,后面这个通才就更难找了。
第五,与老板的用人观息息相关。农业企业的用人观,大体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任人唯亲型,二种是另有所图型,三种是摆放花瓶型,四种是白衣秀士型,总之,人才始终是农业企业的心病,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企业个体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自身改进做起,创造人才愿意来的机制,比如股份激励、绩效奖评、温情关怀等,努力弱化农业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劣势。
第四坑
管理去哪儿了?——农业企业的经营之困
农业企业是企业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农业企业也受到了农业不同于工业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相当困难。
农业企业要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在加强管理中发展壮大。在现实中,好多人埋怨农业企业做不大,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企业管理上不去。MTC为企业提供基于SAP ERP企业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咨询、实施与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行业化版本的IT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农业企业的经营之困。
小时靠能力,大时靠管理。好多农业企业,起家时往往靠领导的个人能力,不仅吃苦能干而且经营头脑敏锐,迅速打开天地,但到了一定程度则逐渐力不从心,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辛苦不说,经营的天花板很难打破。按照一般管理学理论,团队人数超过50个,管理层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那些做得好的农业企业老板,不是高度自信,亲力亲为的;而是自知能力不足,及时请进人才,组建核心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除过那些资本下乡而来的农业企业,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好多是家族制的。家族企业国内外都有,但国外的一般经营都比较平稳,而国内的家族企业却很容易出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所以,理清产权是农业企业也是一般民营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制度性问题。
哈佛管理学可能也不顶用,管理的核心是人而非事。农业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且不是表面的制度与规范,根本在于符合经济与社会规律,让员工产生工作的动力。既然是管人,就要以人为本。现在大家都讲顾客第一,因为企业的员工并不只是追求利益,他们寻求的是工作中的幸福感与尊严;当企业尊重了员工的需求,他们就会自发地努力工作,为公司忠诚效力;在以员工为第一的情况下,必然让员工及其家属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动和工作动力,然后会转化为产品的优质和服务的上乘,最终便体现为顾客高度满意。
从实践看,农业企业要重点管理好三类人。一类是核心管理团队,事关企业发展根本,经常让人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感。第二类是科技人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靠现代科技来推动的。第三类是大量的员工包括大量的农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为别人劳动到为自己劳动的转变。
第五坑
标准去哪儿了?——农业企业的质量之困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一些特殊性,从实际出发来规范农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首先,必须看到农产品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标准化。虽然人为因素可以影响动植物生长,但并不能彻底改变动植物生长,也不可能抹杀动植物个体间的差异。所以,想让农产品像工业产品那样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
其次,当前的农户分散小生产让农产品的标准化更加困难。不同农户的经营水平是不一样的,其结果是地力水平有差异,技术管理有差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差异,最终的农产品肯定也有差异。
再次,频发的自然风险让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也非常困难。农业与工业生产最大的不同是受自然风险影响十分明显,尽管有设施保护也可以形成人工小环境,但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得在大田生产,干旱、霜冻、低温寡照、病虫害等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此外,还不完全规范的市场秩序也让质量问题扑朔迷离。目前农产品的质量监管还不到位,在利益诱导之下,生产的农户、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终端销售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的参杂使假,也增加了质量标准的控制难度。
标准化虽然很难,但农产品标准化的探索却在持续前行。目前大体探索出以下路径:
其一,以健全的标准体系保障质量。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要转换成规范的、详细的技术操作规程,播种,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收获,储藏等,全部数字化、可操作化,按这个指导生产操作,实现标准化。
其二,以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质量。让企业来生产,成本太高;让农民分散生产,质量又难以统一。推荐“企业+农户”的形式,企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操作规范,引导农民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采收等,企业与农民以入股、合伙经营等名义合作,企业与农民签订类似承包经营一样的合同,以效益和标准为基本尺子来考核等。
其三,以完备的监控体系保护质量。利用现代化的手段3G、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让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农业系统成为现实,让原来卖到市场就说不清的农产品有了身份证,生产管理、储藏运输等环节均有纪录可查,防止了市场上的鱼目混珠行为。
其四,以先进的技术改善质量标准。利用成套的生产线,对农产品按照大小、色度等进行分级,自动分选包装,让原本质量不统一的产品有了相对标准的质量等。除了生产技术,还可以利用育种、组培等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或个性化特质,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总之,由于农产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很难像工业产品那样完全标准化生产,但标准化的方向却不可改变,所有的探索还会继续,特别是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舌尖上的数字化”,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MTC
MTC是一家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SAP ERP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专业顾问公司,在国内外拥有众多SAP ERP成功案例及SAP行业解决方案。
热线电话:4006233007
官方邮箱:info@mtcsys.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