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是开发还是设计,都推荐这本书,很值得看,里面讲了很多的案例,举了不少公司的例子,虽然少部分信息已经过时了,但理念是通用的,方法和执行流程也是通用的,有很多实战性的方案,都可以拿来直接根据自己项目的情况稍加改动,都可以用,这些方案给我了很多启发,让我明白了一次成功的改版原来是这样做的,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大小的优化,都不能凭想象去执行,一定要用数据说话,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去分析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只有这样才能稳稳的走下去,即使失败了,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本书中还讲到了企业在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去做产品,以什么为重点。
探索期:大胆的假设,勇敢的试错,但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要精打细算,尽力缩减开支,内容可以粗糙一些,设计可以个性一些,只要能出结果,把能用的方式和人都可以用上,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即使错了,也很轻松的改变方向。
成长期:明确方向,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朝着自己优势的这个方向继续延伸下去,不段优化,拉开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这个时候的竞争对手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凶猛,要想在这些竞争对手中继续活下去并取得胜利,需要运筹帷幄,做正确的决策,这个时候数据也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个时候,我们既要小心,又要勇敢,每一步走下去是信心十足的一步,而不是忐忑不安的一步,走一步验证一步,后一步是建立在前一步是正确的,通过看数据,不断的测试,确定前一步稳了,然后再走下一步,要不断的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最终才能取得胜利。
成熟期:提升商业价值,寻找核心价值用户,找到企业赚钱的模式,找准模式后,围绕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提升用户体验,让项目能健康快速的运转,同时也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逐步优化项目整体的健康状况,使项目能一直运转下去。
不得不提最后一篇,讲了三大块内容:
如何推动产品设计革新。
如何跟你的团队合作,如何让你跟其他团队的同事打成一片,通过跟他们一起努力来推动整个项目前进。
现在大部分公司可能都是用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来考核一个员工,作者在书中推荐了另外一种叫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AndyGrove)发明。
OKR四个主要部分:
1,使命和愿景
2,目标
3,关键结果
4,待办事项
如何提升产品设计效率
真正将设计量化,规范数据埋点,获取真实有用的数据,根据业务数据确定优化的点,最终还要根据业务数据来验证设计的成果,通过这种验证方式更能明确设计工作的意义,而不是盲目的听从和执行,是充满信心的做设计。
AB测试+控制变量
通过AB测试可以对比,用户对两个不同版本设计的反应,找出用户能喜欢的那一版,使我们的工作做的更有意义,更能体现设计的价值,要让AB测试成为常态。
DPL组件库
通过DPL组件库批量优化,有了DPL组件库,制定了设计规范,明确了各个组的样式,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组件,方便我们快速拿出高保真原型及设计UI页面代码,可以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快速的出结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这个组件库,以此来跟上项目的迭代、改进。
白板和便签很有用
开会或讨论项目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记录在白板上,把大家的想法整理出来,更容易看出最终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收集所有人的想法后,最终讨论出大家一致认同的方向,并及时更新状态,可以有效的提醒和监督,及时了解当前的进度,让整个团队的人都积极的围绕这个方向去做,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沟通中的“上下左右”
里面讲到了沟通中的“上下左右”,上要跟自己的直接上司多沟通多汇报,了解领导的想法、要求,知道自己应该把握的重点是什么,下是自己的下属(如果有的话),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了解下属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新的想法,多鼓励下属去做尝试,对下属的工作多鼓励少批评。左是跟其他团队的沟通,放平心态,多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当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多跟他们沟通交流,能更快的达成合作,右是跟同行的沟通,有机会一起沟通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机会一起沟通也要多了解对方的产品,多关注同行的变化,这样能方便我们及时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
用CEO的心态做设计
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然后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的想要什么,怎么帮助别人共同达到目标。
我想任何岗位其实都一样,真正的学会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依赖别人给出的方向。不要害怕自我前行,也不要担忧别人质疑的眼光,因为你已经是个大人了,要自己决定一切了。
相信“用CEO的心态”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在此与大家共勉!
另外,我还整理了一下作者提到的一些书,希望自己后面也能都看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精益创业》
《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实战》
《首席增长官》
《浪潮之巅》
《平台战略》
《平台转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