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生涯中,经常会在一个阶段中感觉进入了原地踏步的状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的现实。但是在这个阶段不能止步,要停下来思考如何突破这个天花板。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新人的的竞争、新技术新知识的迭代会让我们处于很被动的状态。
老板,对于员工的考量,很大程度上考虑目前员工对于工作的成果考虑,这是存量。还在考虑的是增量,也就是你未来的可能性。即便你现在水平一般,但是如果未来拥有暴涨的可能。那么,老板在同等薪水考量下,更喜欢那个可能性更多的员工。因为,一个是利用存量,一个是利用增量。这也是各个公司都在年轻团队中寻找种子员工重点培养的原因。
所以我们都会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可能性。大家都在学,就要比较谁能更快更能出成果这个加速度的手段了。关键问题就来了:如何获得加速度的加速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就出现了。这个问题不见得那么容易回答,
最近我吸收了2个有启发的观点,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
边际成本一定要递减;
-
一定要有复利效应。
这两者如果不满足的话,就是有问题的。我们举个例子来看,比如说新人经常加班赶工做事情,很多时候就是把事情做完了,而没有去花时间思考做事情的方法。那么,你会发现,做完事情看似是取得了收益,但是下一次做事情,还要花同样的时间,这就说明边际成本没有变化;如果思考了做事的方法,下次做事情的效率就会提升,边际成本就会降低的。
这就是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的关键。
所以,究竟如何满足复利和边际成本递减两大效应呢?我认为关键就是:学习+反思。关于复盘/反思,我在前面写了若干文章,你可以输入:搜索,并在搜索框中输入:反思(或者“复盘”),就可以找到相关文章。但是,反思里有个很大的坑,那就是因为知识的缺失导致自己的反思效率很低,那么,学习就是必须的了。
所以,如果你期待在未来获得高概率爆发式成长,就要拿出时间来学习和反思。为了这一点,你就不能全情投入到工作,在工作中必须收敛一下自己的能力,不要着急在一开始就满足老板的预期,而是更多考虑在未来超出老板的预期。这个套路很高级,虽然看上去,老板一开始并不知道你的真实水平,但是,你每天都在积累(学习和反思),慢慢你的做事效率就会提升,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也很高。
很多人,在工作5-7年的时候,就会出现职场倦怠期,就是因为耗尽了自己的积累所致,同时自己又因为路径依赖而不能突破舒适区。可是,如果你按照我们的策略,做好学习和反思,看似在前一两年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随着时间持续,越来越会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真正的竞争力出现在未来。当复利效应的拐点到来的时候,那才是真正高效的成长可能:因为积累很好,遇到机会就可以跃迁到下一个板块,直接拉开人和人的距离。
想想看,别人还在每天增长10米,而你虽然几天都不动,但是动一次就是几万米、几百万米,那才是高效成长的核心方法!而这一切,就来自于学习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