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费玲妹老师的《隔代教育,亲子关系新视角》一课的精彩分享后,我感同身受。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
“一定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句话点明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在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父母家人对他的心理、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都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想当年,由于工作和自身原因,我和孩子他爸有几年时间都借宿在学校,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我很庆幸我的孩子在一岁到四岁这个关键年龄阶段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快乐成长起来的,我认为孩子爷爷是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爷爷教孩子学汉字,给他买少儿读物,教他看地球仪,让他通过各种渠道,如看商铺名、广告牌、对联等各种带字的内容,制作生字词卡片,家里院子的墙上和门上处处都有爷爷写的生字,同一偏旁的生字归类写在一起,有的难字我都不认识,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已经认识300多个汉字了,他性格活泼,善于表达,爱看书,爱提问,而且还会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文盲奶奶来识字,奶孙俩还会时不时地互动,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等。隔代教育成为我们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还弥补并融洽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虽然我们夫妻都是老师,但90年代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还奉行的是上一辈的传统思想和方法,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传统观念,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当孩子满四岁,需要上幼儿园时,我们才把孩子接到身边,对他要求一向很严苛,只要他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我们总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把他打一顿训一顿,对有的同事过分宠溺孩子的行为还看不惯,所以当时孩子和我们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他很隐忍,我们也自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奔着“严是爱,松是害”的理念管理教育。后来一直到他上大学甚至工作后流露出当年我们对他的严格要求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时那种轻描淡写的描述,才让我心里一阵阵隐隐作痛,感到当年做法的不适甚至是过分,毕竟后来经历和学习了解的东西也多了。幸而当年还有他爷爷奶的关爱和陪伴(每到周末和假期时,孩子就会回到爷爷身边。)让孩子还可以缓解一下过度紧张抑或是郁闷的心情。我深切感受到隔代教育的问题,影响着两代人的亲子关系,正是由于家里老人对孩子的关爱,陪伴,教育,让我的孩子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得比较优秀,让我们夫妻二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两位老人的付出表达更深的敬爱之意。孩子从小很懂事,有爱心,让我们很省心,没有因此在工作上分心劳神。在孩子上中学后,每当他周末回家时,先去看望他的爷爷奶奶,我们也会一家三代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大家庭的幸福温馨。
在当前形势下,年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特别大,我每年所教的学生中,都有一部分学生由他们的爷爷奶奶看护,而他们的父母要么去外地打工,要么在本地打工,要么在地里劳作,这些父母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时就更加凸显了祖辈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对孩子的传统道德文化,生活技能知识,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待人处事的方法,影响都比较大,孩子对祖辈的依赖感也比较强。当然,由于时代的迅猛发展,祖辈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都可能陈旧落伍,信息素养了解甚少,但是只要从爱的角度出发,时时关注孩子,鼓励孩子,充满童心和智慧,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和行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校、社区合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就一定能做好隔代教育,和孩子互帮互助互学,共同促进和提升自我,一起努力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