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曙光老师的《数学,究竟怎么教》这本书,读了1/3了,给我的一大感受就是:好老师,如春风沐雨,润物细无声,用他的智慧给予孩子们智慧。平时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上,对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相对来说就稍微薄弱一些。而真正对孩子人生起着有用作用的点就在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上。就像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回顾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流程,为什么会教学疲惫,那就在于方向的错误了。教师做了太多,我们认为很容易理解的点,在孩子那里却难以理解。因为要用转化的思想,将简单的知识转化为与孩子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
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学。弗赖登塔尔说:“学这一活动做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堂课中学生真正做了多少,参与了多少。就像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了。一堂课40分钟,学生该做多长时间,而且每个环节的紧凑性和循环上升性,都是需要去深入理解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教学过程:一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大部分从结果入手,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分割,填补的方法,让他们会做就可以了。却没有深入研究怎样分的合理。而如果从过程入手,那么面对这个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通过哪些方法来入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思维的活跃性: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四,还可以二合为一甚至可以切补并用。这些方法的梳理,再让孩子们分析,哪种方式最为简便(也就是优化思想的体现)。最后再出示数据不能够切补并用的例题,那就采用“一分为二”或者“合二为一”的方法。这样的对此之下,教结果与教过程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相同。对孩子们真正走进题是非常有帮助。二是《垂直与平行》。通过画三条线,就让孩子们从简单的动手操作中,感受直线之间不同的关系。一是画直线。随意画,理解直线无限长。二是画垂线。第二条线与第一条线相交。画出的状态各异,明确可以画无数条,同时也要找最特殊的一条。特殊就在于两条直线形成的角为直角?而同时还要证明是直角,就需要量角器。新旧知识的链接。三是画平行线。这个结果就是有可能是相交,有可能是平行,而要如何确定平行,就在于直线的旋转。同时平行的本质是两条直线方向一样和两条直线之间宽度一样。再将平行线放在方格里,更加确定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直线之间的关系。四是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五是图形中的垂直与平行?长方形中两条线的关系。明确要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不能停下来,意犹未尽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成长点,真的对孩子的改变有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