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
《拾年》:回到项城

《拾年》:回到项城

作者: 活成理想中的样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4-02 21:48 被阅读0次

1999年的夏天,我们一家人从新疆回到了家乡项城。父亲被分配到市公安局刑警队,成为一名刑警;母亲则被分配到市热电厂,成为一名工人。

我在新疆已经读完了小学五年级,原本应该升六年级了,但是回到老家发现老家的小学是五年制的。由于担心直接升入初中跟不上,父母决定让我在老家重新读一次五年级。于是我便成为当时市里最好的小学——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转校生。

第一实验小学的学习氛围相比在新疆读的学校有很大的差别:在新疆上学时,下课后,同学们都到班级外活动。下午上课前,也经常是在学校里疯玩,直到听到上课铃响才进教室,学习氛围并不浓厚。而新学校大家很多时候在写作业,学习氛围要强得多,这导致我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午上课前,我拿出手工材料开始摆弄,而旁边很多同学在写作业。没过一会,一位值日的班干部走到我跟前质问:你在做什么?我说:我在玩。班干部:你在玩?你没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学习吗?我赶紧把手工收起来,感到很不好意思。

刚回到项城那段时间,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住所,我们借宿在离我上学的学校只有一百米远的亲戚家。父亲边工作,边到处找房子。

当时班上的数学老师很照顾我,知道我是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因此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我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嘱咐我把一些章节的课后习题做一遍。我当时也没有问什么时间完成,当天晚上就开始做,一直做到深夜总算是完成了。第二天我交给老师,她很惊讶,解释说没有让我一天就做完,而是想让我利用课余时间抽空完成就行,没想到我一下子全做完了,搞得她哭笑不得。

第一实验小学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班级的人数,我在新疆时一个班大约是50人,而这里一个班级的人数竟然超过100人。每一排放七张桌子,两边各放两张,中间放三张。两边的两张桌子各坐3人,中间的三张桌子坐4个人,这样一排就可以坐10个人。中间的桌子和两边的桌子之间留出狭窄的空隙,当有人经过时,坐在边上的同学不得不把腿收一下才能通过。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夏天的酷热难耐可想而知。到了夏天,就听到用书本当扇子扇的声音此起彼伏。

由于很多知识我已经学过,再加上数学老师的培养,我的成绩倒是还不错,后来还参加了市里的竞赛考试,并得了一个奖状。

学校里除了正常的文化课,还开设了电脑课,也正是从这时,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了计算机。当时的电脑都有一个大大的脑袋,我们用来学习打字、画图等一些简单的操作。后来就趁老师不注意,玩电脑上的小游戏。

很快,我们搬到了新的住所,是父亲租的一套房子,在环城路上。房子靠着马路,每天车流不断,房子的南边1公里远的地方有一条铁路,时不时还能听到火车呜呜的声响。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里的噪声并能在晚上安然入睡。

新房子是一个三居室,有一百多平米,装修一新,还是挺宽敞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卧室。这里离我的学校更远了,不过当时的城区面积其实不大,走路去上学也就是十几分钟。跟班上的同学熟了之后,也经常一起上下学。

从新疆托运回来的物品这时派上了用场,电视柜、风扇、锅碗瓢盆都得以延续他们的生命。

由于周围没有太熟识的玩伴,加上学校里也没有太多娱乐的时间,我变得比之前更加的内向和羞涩了。

一年后,我升入了市里最好的中学——第一实验中学,从此开始了更加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自然,这里有很多同学也都是从第一实验小学升上来的,我得以在这里认识很多同学,他们中的一些成为了我一生的朋友。

2000年,也就是我读初一那年,弟弟出生了,我们正好差12岁,都属龙。在我出生时,父母都还在为前途拼搏,尤其是父亲。而弟弟出生时,父亲已是年届40岁,生活上也没有太大压力,有很多的时候陪伴弟弟成长。我能感觉到,弟弟这一代人跟父母的关系更亲近。弟弟也敢于跟父亲玩耍时直呼其名,而我是从不敢这么做的。

由于父母平日还要上班,我也要上学,因此那段时间奶奶住在我们家里帮忙照顾弟弟,每天带着他在楼下玩耍。

我是看着弟弟一点一点长大的,看着他学会走路,上幼儿园,读小学……

中学的校园很小,一圈教学楼围着一个操场,操场上只有几个篮球架和乒乓球桌,没有跑道。除了上体育课,我几乎没怎么在这里运动过。

初中的学习压力很大,每个学期都要买好几本课外资料,学校附近最有名的一家书店叫做拓荒牛书店,我们经常去那里买书。

当时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考试,很正式的那种考试,每次考试前会分配考场。考场分布是按照学习成绩来的,每个班成绩最好的几个人会被分到同一个考场,以此类推。因此光考场就能把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每次考试后,班主任还要给我们重新调整座位。作为一种激励我们学习的方式,他调整座位也是按考试成绩从高到底的顺序让我们依次选择。考场、座位俨然成了那个岁月里划分圈层的工具。

考试的次数多了,大家也对分数、名次越来越敏感,学习压力就是这么一步步上涨的。当时班上前几名的同学习惯选择第五、第六排,这两排既不太靠前(要吃黑板灰,还要仰着脖子看黑板),也不太靠后(看不清黑板),果然是绝佳的学习区域。

由于性格内向,学习反而成了我避免尴尬的港湾。那时,我跟班上的女生说几句话都会脸红。我甚至不能把后排女生和她们的名字对上号。

没过多久,我也成了第五、第六排的常客。这两排也基本被第一梯队的那几个人垄断了。我也渐渐跟班上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熟悉了起来。

由于我们的座位每次考试后都会调整,因此座位就变来变去,前后左右的人也变来变去。有一次后面是一个文静的女生,她时常问我问题,时间久了我也没有那么害羞了。这个女生后来又成了高中的校友,后面的故事中会再次出现,这里先按下不表。

暑假,就跟班上的同学相约去打篮球。那时每个暑假老师都会布置一堆作业,作为一个乖孩子,我总是会认认真真的完成。

性格内敛,又没有太多爱好,暑期时光经常是百无聊赖的,因此每当有同学约我出去玩,我都感到很开心。当我们一起闲聊时,我又成了边缘人物,听着他们侃天侃地,我只好老老实实做一个听众,基本插不上什么话,此时的我内心又惴惴不安。

每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学校非常看重,学校会组织家长会,每个班期中考试第一名的学生家长可以获得一块“教子有方”的牌匾,无上光荣。整个初三,我只给家里挣得过一块“教子有方”的牌匾。

初中校园里没有食堂,初中三年,我每天中午都骑自行车回家吃饭。由于学习任务紧,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路上来回就要20分钟,因此在家里也呆不上多久。那时做饭还是烧煤球,这可把母亲忙坏了。她一边想着法给我变换花样,一边又要把握好时间。有时我到家,发现饭还没有做好,就很着急,开始埋怨母亲。那些年,母亲没少受我的怨气,但是为了我的学习,母亲也不多说什么,忍气吞声。

初中的最后一年格外紧张,学校是完全的应试教育,由于中考要考体育和实验,因此最后一年突击这两项。早上开始让我们跑步来增加体质,生物、化学课也多用来练习实验内容。我们开始接触试管、高锰酸钾、燃烧的镁带,接触显微镜、细胞壁。我还记得体育考试的科目包括跳远、肺活量、台阶跳等。

2003年夏,我以总分521分的成绩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当时,项城一高的高考成绩在整个周口地区都是排第一的,基本每年都有两三个同学考上清华北大,不少附近县市的老师还时不时来学校参观学习。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回到项城后的大部分岁月里,学习就是我生活的主基调了,而更加残酷的学习生活还在高中等着我。

相关文章

  • 2019-06-02

    昨天六一儿童节,跑吧举行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这次活动有项城市体育局主办,项城市田径协会,项城跑吧,水之韵项城总经销...

  • 项城

    “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 言志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

  • 制度建设,评价机制,制度建设(2)_10

    1.项城市精诚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条例。 2.项城市精诚小学教育教学评价细则。 3.项城市精诚小学综合素质评价...

  • 项城课题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项城课题公众号”是“项城课题直播群”的衍生物,也是必然物。 我们的项城课题群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爱学习的老师们...

  • 公众号的前世今生

    我们的“项城课题公众号”是“项城课题直播群”的衍生物,也是必然物。 我们的项城课题群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爱学习的老师们...

  • 袁项城(3)

    袁世凯老家河南省周口市项城人,世人称之为袁项城。 袁世凯是一代枭雄,人杰。 其生父为河南项城地主豪绅袁保中,袁世凯...

  • 袁世凯一生的算命故事

    初天麟/整理 袁项城,名世凯,字慰庭,别字容庵,河南项城袁寨人,故成名后被人尊称为袁项城。袁家在清代非常显赫,其叔...

  • 厨房里已经找不到味精了,莲花味精真会消失吗?

    不久前,有位项城的朋友感慨道:“以前味精厂的车间现在在盖小区,哎!” 是啊,项城莲花味精厂,那是项城那几代人的记忆...

  • 同课异构筹备会召开

    2019年11月21日上午八点,项城市教体局在项城市正泰博文高中召开“项城市第三届高中同课异构教学大赛暨...

  • 项城看病

    七点沈丘吃罢饭, 九点来到中医院。 十点检查带化验, 十一点半转回还。 后续: 开始认为鼻夹大, 拍片三天再去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拾年》:回到项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oh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