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所谈论的考试

我们所谈论的考试

作者: 了梦一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5:50 被阅读0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入学考试,由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先秦时期:世袭制

秦汉之交:军功制

汉朝:征辟察举制

魏晋南北:九品中正制

隋朝始行:科举

清光绪:废科举

二、高考的历史沿革

https://www.jianshu.com/p/4e2480cb80df

三、高考的招生制度要废除吗?

1、成熟有效的制度

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已经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也是从此演变而来。所谓的德才,更多的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标准则是考试的成绩。

有很多的人,也在诟病如今的高考招生制度,唯分数论,片面的教育,应试与素质教育失衡。那么多的高考状元如今安在哉?寒窗十几年最后被分数划的遍体鳞伤?是你不够聪明?还是你的父母输在了起跑线? 先从考试中抽离出来,看看这些年的高考改革,它在改,它在变,内容上一直在变,基本的形式却不会变,反而是越来越成熟有效。

2、对立统一的教育观念

今天以前我自己是将“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看的,也是以此为基础去思考问题,实际上很多人也是如此的观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小受很多的“唯分数论”,之后接受“高等教育”后考试方面渐渐弱化,在加之社会之熏陶,自然有失偏颇。 “会考试”难道不是一种素质吗?回想当时面对不会做的高考数学题,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在害怕什么?

在这两者的背后,是所谓的全面教育。既要有成绩上的体现,又要发展完整的人格。可惜的是制度的力量很强大,身处现实的泥潭很多时候你是没有勇气走出来而已。国家有制度规定给学生减负,然而讽刺的是课外辅导和培训却是又一片火热的战场。拥有更多资源的家庭,全面教育可能会走在前面,当然也有人傻钱多的情况。

故,在这种全面教育的观念下,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在“素质”和“应试”两条线上的综合成绩的优劣可能是会成为千军万马中最先过桥的那一批。

3、被扭曲的创造性

会“应试”是一种素质。你之所以应试,是因为有人在选拔,而人的一生中很多是需要通过选拔的,或者叫考核。会考试的人,不仅仅是在高考场上,会考试的人,不仅仅是会做题。听说过“人生处处是考场”这样的话,听说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家为什么不怕,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正确的科学观念,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讲,他为什么要怕?

中学我经常埋怨我的同桌在上课时跟后面的同学讲话影响我的学习,高考这么严肃重要的事情,他的行为叫人不耻。我心中暗自愤懑,要是我能脸不红心不跳保持专注,结果一定不同。而老师不会更多教你如何玩的开心学的开心,在分数面前只是轻描淡写一番。更多的要靠自己!

靠自己的什么?比谁会做题?比谁花的时间多?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身上的“素质”,而“素质”之中可能比较重要的要素是“创造性”,很难!在压抑的封闭的甚至是变态的空间里,你还会有除了分数之外的创造性吗?你会认为看小说看杂志打球都是跟学习无关紧要的活动吗?或者前者没后者来的重要?我至今都不知道那个天天玩的很嗨皮,看起来不很努力,每次成绩又好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我相信他是很能创造的,在这样压抑的空间中能时时让自己开心,这种创造帮助他在分数上攀得更高,更重要的是让他在未来走得更远。

一路考过来,曾今以为是输在考试分数,其实可能是输在考试必备的素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所谈论的考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om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