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成天才?****
怎么样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 现在所有人知道的标准答案:练习一万小时。
源自《异类》,它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练习一万小时。
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把自己变成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万小时”的口号毫无意义。
各个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间非常不同。成为顶尖高手的确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每天练习3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的时间。但这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标准。
很多领域远远要超过这个时间,例如,音乐家而言,需要15~25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而在某些领域内,如果一个人很有天赋而且训练得当,他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成为顶尖的高手。
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天赋的重要性。对于体育和音乐之类的项目来说,没有天赋可能再怎么练也没用。
也许一个人最后的成就,不是练习加天赋,而是练习乘以天赋。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
- 坏消息,高水平训练的成本很高。
- 好消息,各个领域的不同训练方法也都存在着共同特征。
一套有效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类《学习之道》划小圈的方法),有人说创业或者做项目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段段小的冲刺。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类,《游戏化学习》),我们的程序员写程序恰恰也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好的编辑器能给你即时反馈。
4、练习时注意必须高度集中。(通过蕃茄时钟,deadline让你进入高度集中的状态,有人说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干事业不是靠拼命就行,不断证明数学定理不是拼命得出的,就连打仗也不是靠拼命就能取胜的。
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查理*芒格有句话说得好: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方法”之后才能快速的。—— 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三圈理论)
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所有人都想挑战自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些驾轻就熟的事情。
- 案例:泰格*伍兹打球
当我们把一件事熟练以后,我们会把这件事”自动化”。
打得越多,这种”自动化”现象就会越严重。而职业的高手,绝对不允许自己”自动化”.
一定程度”自动化”非常有用,我们不可能系缚 个动作都有意识地给每个关节、每块肌肉分配任务。但是”自动化”到不管不顾地执行则是错误的。
我国的高考制度其实是鼓励学生自动化。
你的舒适区已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对你来说就有多大的诱惑。
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
- 案例:扎克伯格的做法 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目标来测试自己的自制力。
- 案例:乔布斯, 每天都给自己制定一个更远的目标。
2、撑握套路
刻意练习的最关键部分:基础训练。
当一个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一个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他到底练是什么,学的又是什么呢? 是套路。
人更容易记住有结构的信息,编程用的是固定的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记忆的分类:长期/短期
- 短期记忆,与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关,换句话说,跟智商有关系,它很难得到训练提高。
- 长期记忆,存储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有点类似于计算机的硬盘,但比硬盘高级的多。
人的技能,取决于这两种工作记忆。专家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有限的短期工作记忆,去调自己几乎无限的长期工作记忆。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
定区和成语典故、数学定理一样,是人类脑思维中的快捷方式。
以量取胜的套路通常容易掌握。
事实上,真正掌握像弹琴和竞技体育的技巧比学会解微分方程困难的多,因为其需要协调调动肌肉和脑神经元实在太多了。
人脑到底是怎么撑握一个技能的,我听说过两种理论:
- 神经元的作用
- 髓鞘,把小道变成高速公理。
结论:
- 技能是人脑中的一种硬结构,是”长”在人服中的。技能很不容易获得,一旦获得了也很难抹掉。
- ”练大脑”比”练身体”更容易取得大成就,因为大脑神经元连接能变的。你再怎么练也无法改变自己胳膊腿的结构,可是你可以让自己大脑长出种种复杂多变的”网络形状”来。
用什么方法迅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体上呢?
-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基本功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
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整首曲子过一篇,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反复练习。
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你可能认为这种分块训练只适合初学者练基本功,高手就应该专注于完整的比赛,但事实绝非如此。
作家应该怎么样培养?
应该像训练小提琴手和蓝球运动员一样练基本功。
重复!重复!重复!###
要想技能”长”在大脑中,唯一的办法是不断重复。
案例:
- 很多通常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症状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根治。《生活大爆炸》 印度人拉杰(Raj)有恐女症。
高度针对性
对于练习来说,你想要学什么就应该练什么,工夫就在工夫上。
所有的训练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必须一切从实战出发,且有明确的每次训练要完成的目标。
想要撑握一项技能,要像运动员一样,需要不停地练习实战动作,不停地比赛,而不是不停地看录像。
3、随时获得反馈
计算机编程其实是最容易自学的项目之一,写出来的程序不能正确运行,计算机立即就可以告诉你。
从刻意练习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即时反馈。
一定要有反馈。
人在很多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知识。
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
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要对错误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案例:
- 约翰*伍登(John Wooden)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蓝球教练。
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
演示一篇正确动作,表现一篇错误动作,再演示一篇正确动作。
学徒制(导师制)
培养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徒制。
一个好的教育系统应该让学生干什么呢?至少应该做下列事情:
自己调研相关知识;
独立或者跟人合作完成项目;
到相关企业实习,把知识用上;
写论文
美国的研究生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学徒制。
4、刻意练习不好玩。
学习时间长不等于用功。
『一万小时』误导人的概念。练习时间长短并不是重要的,真正关键是你『刻意练习』—哪怕仅仅是”单独练习”—的时间。
在刻意练习中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
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教育需要全面,而娱乐一定只是关注好玩的部分。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本业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 — 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体育、音乐、表演 ,都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美国富人都不会让孩子投入这些事业中去),明星背后有无数个垫背。 即使你练习一万小时,也未必成功,这其实就是一场赌博。
高水平的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非常,非常,非常想赢得比赛。
奖励机制
《意志力》,亚洲家长对孩子往往有清晰的目标:你必须完成这个目标才能获得奖励。
兴趣与基因
真正决定一个学生进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内在的动力和学习方法。
一句话总结:
如何成为牛人?真的练习一万小时就行了吗?成为牛人必须经过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