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说道:“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什么,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去做了。”
长大之后,每当我们遇到负面、压抑或者低迷的情绪时候,大脑中总有一个声音,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坚强一些、阳光一些、正能量一些,彷佛我们就不该有负面的情绪和感觉。这种反应模式,早已是一个习惯,而且我们也不认为有啥问题。
但是,史蒂文·C.海斯教授在他的处女作《跳出头脑 融入生活》中,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海斯教授开篇说到,人类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我们是语言的动物。那么,为什么语言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15570/623c380a618f9556.jpeg)
要揭开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融合。
认知融合:就是我们的认识,会把很多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发生了的事情,或者赋予一些词以意义。比如:我们每天都在不停的吞咽口水,我们认为理所淡然,显然不会感到恶心和反常。但是如果我们把口水吐到杯子里,然后再试图喝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强烈的恶心感觉,这就是认知融合。
实际上,口水在杯子里和在口中,都是一样的。但是,杯子里面的口水让我们倍感恶心,真正的原因不是口水本身,是恶心这个词,被我们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融合了。所以,看着杯子里面的口水,我们是处处不舒服。
这个概念非常的重要,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认知融合的现象。比如说自己很抑郁,你各种反应都出来了。说自己不行,你就处处感觉自己什么都受阻。
所以人会有在场和不在场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是语言下的认知融合。正因为如此,人是无法摆脱痛苦的,作者说这是一个基本现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15570/fe6453635e768f1b.jpeg)
既然有认知融合,那么就有认知解离,作者也给出了许多办法:
1、不断的练习。比如说牛奶的奶,我们会想白白的液体。我们试着不停的说奶这个五分钟,再感觉这个时奶是什么?这个时候,在你的认知中,奶就是你的一段发音。
2、把自己不想要的情绪或感受,写在纸张或树叶上,放在水中,看着它慢慢漂远。
3、墙上摄像头法。就是假装自己是墙上的摄像头,看自己此前的生活场景,这个时候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4、把痛苦或情绪,表述成一个物体,具体到什么形状、大小、材质、温度、质感等等。
虽然海斯教授是这么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就如同我们开篇说的一样,我们生活中,都是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海斯教授罗列了几个原因:
1、我们从小被要求,控制情绪,控制自己。
2、从小看到大人似乎都这样。
3、我们从电视、媒体上看到,能控制的都是成功人士。
4、控制短期可能会有效。
海斯教授奉劝大家,不要去控制和逃避我们的负面情绪,逃避使得痛苦翻倍,逃避感受阻碍了积极的行动。
海斯教授认为,每个人都难免深陷痛苦。但其实,痛苦是正常的、普遍的,即使看起来正能量爆棚的人,也未必真的积极。只有放弃控制、完整地感受涌向自己的所有感觉,才能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一步。
海斯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做的3件事:
1、不再责备自己。
2、对自己一直以来艰难的应对痛苦,深表同情。
3、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
在海斯教授的眼中,他认为,采取积极态度的目的,就是要更完整地感受涌向自己的所有感觉,甚至是糟糕的感觉,这样你才能够更完整地去生活。这个和很多正念书籍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海斯教授也花了很大的篇幅说了正念。
所以说到这里,海斯教授的观点就非常清晰了,积极心态不是抵制自己的痛苦,忽略自己的痛苦,忘记自己的痛苦,被自己的痛苦收买,按照痛苦说的去做,或者不按照痛苦说的去做。而是完整地感受涌向自己的所有感觉,不论这种感觉是积极还是消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15570/ac0f6936eec28743.gif)
另外,在书中,海斯教授提到了另外重要两点,就是人生公交车和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公交车:假设你正在驾驶一辆叫做你的人生的公交车,你是司机,和其它公车一样,在前进过程中,会不断上来乘客。你的乘客就是你的记忆、身体感觉、习惯性的情绪、程式化的想法、经历所产生的冲动等等。车上已经搭乘了一些你喜欢的乘客,你希望他们靠近你。和一些你不喜欢的乘客,你希望他们尽早下车。如果你真的希望他们下车,首先应该要停车,然后你需要和他们抗争,他们才可能下车。你有时候赶不走他,比如某段记忆,某个痛苦。你们便开始商量,希望他躲起来,你不想看到他。当我们穷尽了所有可能之后,便开始讨价还价。我们希望最吓人的乘客,蜷缩在车后座的位置上,不用常常看见他。我们逃避,使用控制策略、否定,使用了很多方法来掩饰自己的焦虑、痛苦或者低自尊。让这些感觉都缩在后座上,这么做的代价非常昂贵,因为你搭上了自己的自由。交换条件就是,如果他们缩在后面,不让你看到,你会驾车去任何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比如低自尊,让你不敢公开演讲,不敢尝试一些事情或者活动等等。所以,你失去了对这辆你的人生公车的控制。
这个概念确实是句句扎心,生活中,很多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公交车,实际上常常是被自己不喜欢的情绪和感觉控制了方向,而不是你以为的自己。
有价值的人生:
海斯教授说,价值不是目标,价值不是情感,价值不是结果,价值不是一帆风顺,价值也不是未来,价值是选定一个方向,以及做出选择。
一个原则,终极价值始终是完美的,终极价值就好比孔子说的仁,老子说的道,佛陀说的佛性。
如果你选定了自己的价值,你就已经是完美的了,价值本身就是完美的了,所以过有价值的人生,可能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在很多方向问自己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和真实的自我对话。
当然作者说的这个,没有一定认知能力,确实很难理解。但是,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十个日常领域,大家可以对照来看,那样会简单很多。但是作者说的有价值的人生,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这一点很多人很难达到这个层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