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无戒学堂:2021年365写作课专题
《<金刚经>说什么》2:金刚经法会的5W1H

《<金刚经>说什么》2:金刚经法会的5W1H

作者: 凯文讲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6-27 23:28 被阅读0次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们学过5W1H的分析法,《金刚经》的第一部分和序言也是按照这个思维模式。上一讲我们讲了Why和What,即为什么要学《金刚经》和什么是《金刚经》。今天我们来分析《金刚经》的第一品法会因由分,也就是金刚经法会的其他的3W1H,即Where、When、Who和How,也就是何地、何时、何人和如何。

    -1-Where何地?

    《金刚经》说: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讲解《金刚经》。

    舍卫国即是古印度舍卫国的首都舍卫城,是梵语的音译,意识是“闻者”、“好道”。据《大智度论》卷三记载,舍卫城为佛出生地,为报生地之恩,因此佛多住此说法。佛陀在世时,拥护佛陀的波斯匿王统治此国。据说佛陀在舍卫城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地方更长久,由于舍卫城多珍奇,人民知义理,当众僧讲集时,有数千猕猴前来观听,诸飞鸟也来此聚集,寂静无声。

    祇树给孤独园是佛教圣地,又称“祇园”、“祇园精舍”。祇是波斯匿王之子祇陀,给孤独是一名乐善好施孤独贫弱的老者名叫“给孤独”。

    传说给孤独听佛说法,大受启发,于是邀请佛去舍卫城说法。佛问有没有说法的地方啊?给孤独说我去筹建。给孤独和佛的弟子舍利子去到舍卫城,选址太子祇陀的花园。太子祇陀开玩笑要求给孤独用黄金布满花园,给孤独就把家中的黄金去铺地。太子深受感动,说园中树木根部黄金没有铺满,这些树木就算是他太子献给佛的礼物。这就是祇树的来由,记太子祇陀的树。祇园精舍就全称为太子祇陀献的树和给孤独老人买的园,即祇树给孤独园。

    佛陀由三十一岁开始说法到八十岁,共说法四十九年,其中一半的时间二十五年是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渡过,《金刚经》、《楞严经》都是在这个地方讲的。

    -2-When何时?

    《金刚经》说:一时佛在舍卫国。

    一时就是“那个时候”。说起时间,没有一本佛经记载时间、年龄,所有佛经都是用“一时”这两个字。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时候,那个时候也就是这个时候。南怀瑾先生说这个“一时”很妙。真正误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痛苦的时候,一分一秒有一万年那么长,幸福快乐的时候,一万年一百年,也不过一刹那就过去了。因此佛法用的“一时”,就是无古今,也无未来,就在那个时候。

    -3-Who何人?

    《金刚经》说: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其实每本佛经都提到这两句话。难道每次听法会都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吗?

    南怀瑾先生解释: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陀的常随众,也就是基本学生,他们就像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一样,经常跟着佛行走听法。当然每次听法的人数不固定,可能有更多的居士参加,但这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般都在场。

    比丘在佛教中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乞士”。不仅是讨饭而食,而是讨一个永远不生不灭的精神食粮。

    《金刚经》第一句话“如是我闻”意思是说:我听到佛这样说,这是佛陀给自己的佛经定的“防伪标记”。有四重意义:

    一是“尊佛嘱”,因为这是佛陀临近涅槃时告诉大众的格式,凡是佛经第一句都要有这个防伪标记,以区别于讲经的人;

    二是“断众疑”,断掉信众怀疑内心佛重启、质疑可能生的问题。

    三是“息诤论”,即不引起其他未参加讲书经人的不服即消极反应。

    四是“异外教”,区别于外道经的语言,尽量给统一的佛经统一格式。

    在金刚经讲法中除了千二百五十人的大众比丘,还有如是我闻的须菩提,也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啊;他不仅作为这千二百五十人的听众,也是讲经的主持人。他需要在开始先说出:“如是我闻”,然后在佛陀的讲法中,不断代听众提问,做个称职的提问者。

    -4-How如何说金刚经

    《金刚经》就是佛陀和弟子须菩提间的对话。《楞严经》是佛陀和弟子阿难的对话;《心经》是佛陀和弟子舍利子的对话,正是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对话中,佛陀把佛教经典的思想一一讲解。而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也采取了这种对话体的方式。

    因此佛陀如何说《金刚经》哪?就是通过和弟子须菩提的一问一答。

    另外第一品讲了佛陀讲法前的准备,即乞食、食饭、洗足、敷座。

    乞食即讨饭,是佛的修行规定之一,也是早期佛教的重要制度。戒律规定,佛家弟子不但不能做饭,连种田也是犯戒,一锄头下去不知泥土里要死多少生命。在乞食的过程中,佛家弟子可以折服贪慢,清净自活;对别人来说,让别人布施行善已是一种福德。

    食饭也有规则。不能边讨饭边食饭,而要钵满即止、回到本处;回到驻地还要把食物分作三份,一份布施陆地众生;一份布施水中众生;一份自食,若有老弱病残,还要分食;佛的戒律是每天中午吃一餐,早晨是天人吃饭时间,晚上是鬼道吃饭,只有中午是人道吃饭时间,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所以饭食讫并非一般意义“吃完饭”,还有各种分施仪式和规则。

    然后就是收钵、洗足、敷座,自己洗净钵、自己洗净脚、自己把打坐位置铺整齐,开始讲经。

    所以《金刚经》就是强调人人有佛性,要靠自省去悟。

    般若波罗蜜的大智慧,就像乞食、吃饭、敷座一样普通,佛陀也像平常人一样自己乞食、洗碗、洗脚、整理坐席。

    没有什么通天法力,也没有什么神圣放光。

    正是在这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该打坐时就打坐的平凡活动中,佛开始讲述《金刚经》。

    【无戒学堂】日更第178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说什么》2:金刚经法会的5W1H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yf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