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谈了个男朋友,爱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给他看,每次一有争执我就会喋喋不休,他习惯了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但一句话也不说。
失恋之后,一个朋友看我伤心便来安慰我,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每天都去找她倾诉,直到有一天她托我们俩共同的朋友很委婉地告诉我:“最近考试比较多,有些事先放一放吧。”
那时候的自己,是绝对缺乏自愈能力而不自知的。直到后来遇到了比我更加喋喋不休的朋友,我们俩即使没有在一起,她也要创造机会找到我,不论是见面还是QQ微信,开口永远就是倾诉,倾诉她的悲伤,对往事的纠缠。
最开始满怀着的是被人信任的欣喜,但时间一长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情绪的垃圾桶。我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根本听不进去别人在说什么,也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宣泄,对,就是宣泄。
我慢慢远离了那个朋友,也远离了那个烦人的自己。所谓的掏心掏肺,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因为太多的情绪只能是压垮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个朋友曾经有个男朋友,她常常抱怨前男友喜欢冷暴力。
“我跟他说了很多话,但是他一句也不应。”
“你等他回答你了吗?”
“等到天都黑了他也不会说话的,我越说他,他就越不理我。”
我强忍着不悦,想起了高中时代的操场上,整整一个小时,我气都不喘一下地喋喋不休,他最后叹了一口气,抱了我一下,我们就算彻底结束了。
我赞成任何亲密关系的建立都要有交流,打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己。
可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留白意识。
留白,给时间留白,也给情绪留白。若干年后的相逢,他才很坦白地告诉我,当年他被我铺天盖地的气势吓住了。如果我不是那副恨不得把心掏给他的模样,我们就在操场上互相聊一聊,也静一静,他其实有很多话想跟我说。
学不会在语言和情绪上留白的人会陷入到不能自控的负循环里。
我的朋友因为太能表达情绪,并纠结其中,导致很多人对他她心生芥蒂,有意疏远。可越是这样,她的内心就越发孤独,只要一有机会认识可以说话的人,她就会说得越多。
学会在言语上留白和自控的人不仅仅是对其他人的尊重,在交往中也更符合人性的规律。
高冷的女神们赢得很多异性的亲睐除了长的好看之外,也源于她们本身自带的神秘感。这份神秘感所产生的好奇心相比于一开始就热情似火,掏心掏肺的性格更加吸引人。
关系渐熟以后的坦诚都应该建立在双方有所互动的情况下慢慢深入,而不是一厢情愿似地野蛮入侵。
当然,作为曾经喜欢宣泄情绪的人我认为内心最深层次的苍白和对关系的渴望是喜欢掏心掏肺的源头。
也就是自我疗愈的能力太弱了,所以才会习惯性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所以将所有寄托拉回自己身上的最好办法就是充盈自己的内心,强大自己的心智。让时间不断的浇灌,直到在心底长出自我疗愈的美丽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