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与实践

作者: 毗希泰麦耶 | 来源:发表于2017-10-27 12:38 被阅读0次

        行有余力,以学文,以行文。

        文是什么,是一系列名言符号的组织、罗列、堆砌。是意识思想的外在痕迹。是虚幻的划影。是沟通和影响工具之一。               

        从先秦到近代,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学到历史,从宗教到哲学,乃至于科学。如果我们回顾历史的长河,各种思想、各种理想、各种方法准则,各种恩爱情感、长吁短叹、人我是非,不胜枚举、琳琅满目、尽在其中。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文。

      我们似乎不需要再去继续罗列、堆砌、组织文字,甚至把别人的话当作自己的想法再重复说一遍。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无病呻吟于现实的改变并无大多益处。那只能是聊以自慰的一种文字游戏,是对现实最深切的无力、无奈,退而休整以利再战时的一种休息方式。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劳动、实践、观察,才会有所得。而不是陷入意识牢笼,乐此不疲于文字游戏。

      文字让我们“知道”,带来更多的是自以为“是”。实践让我们“懂得”,是超越语言文字的体验和领悟。实践真正把道理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而不是仅仅漂浮在虚无缥缈的意识里。

      事实胜于雄辩。踏实实践,远胜于喋喋不休。

      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到过去的文史哲的海洋中,我们会爱上阅读,而不是急于写作,甚至我们会为曾经写下的文字而感到羞愧。

      其实整理和传承比自以为是的在那里闭门造车、堆砌文字更有价值,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生活中捡起路边一个垃圾袋、节约用水、用电,比写一万字环保论文更有价值。身体力行更有能量和影响力,它在当下就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看我们写下的话,彼此吹捧、夸赞一番,满足了彼此的虚荣,然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文人气过重相轻、书生气过重误国。这是为万世开太平最务实的态度。

      行有余力,以学文。这是孔子的话,其实这是有良知、有实践、有懂得的人都会共鸣的话,也都会赞叹的话。只是孔子品牌大,我们都说是他的话,以达成共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语言罗列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如果想懂得,只有实践一途。

      去实践。有了充分的实践,去阅读,我们会有共鸣,会为我们继续实践加油打气,走上良性的实践之路。曹操每次带兵打仗回来阅读兵法,都会感叹与其中之道“暗合”,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对他来说只是对实践的印证,纸上谈兵毕竟只是好听的表演而已。

      当然,闲来无事,也可以写作,这是一种休息,也期盼对同类产生影响,鼓励他人去实践,扩大实践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反思,把自己呈现在纸上,放在自己面前,去检视。一个人想要看到自己是最难的,写作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实践、阅读、写作。劳动的意义就在这里面,但是因果顺序要理清,不可以颠倒。知道的和做到的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想翻个跟头就到达,痴心妄想。

      文,可以为天地立心。实践,可以为生民立命。没有生民之命,天地何以为心?往圣绝学何以为继?万世太平亦无从开启。

      我们现在可能还很卑微、很渺小,然而实践明理,恒久行之,我们便已经走在通向伟大的路上。因地确真、果地必达。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民,可能比一个博士更了解生命、生活、自然。他讲出来可能没有博士的语言更高深,更动听,更有文采。但他内心浩瀚丰富的世界可能远胜于带着近视镜坐在电脑前夸夸其谈的博士。

      在和平时期,一个博士的工资肯定比农民高,生活条件也更好。沧海横流,才更显真理之可贵,才更加去伪存真。在陈规陋习和传统惯性已经把这个社会拖入腐朽不堪的时候,真本事才会脱颖而出。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从底层起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校对人的教育和评价体系是平面的、片面的,更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比较模式化、理论化,照本宣科,显得“死板板”的。而社会对人的评价体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不但需要知识,还需要培养人格,培养勇气,通过实践和领悟去养成理想信念,需要去接触人、了解人、学习人,需要去应对“活生生”的现实场景。学历只是最初级和最狭窄的学习证明,真正的学习在社会实践和芸芸众生中、在山河大地和日月星辰里。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行有余力,以学文。学文,属于实践的枝节、附属。

      实践必善,阅读必经典,生命才不会被浪费。

      当然,天地慈悲,岁月流转、代代更替,无论我们如何浪费生命,天地之间还是这么多人。命运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人,一直在给予每个人无限的机会去实践、领悟、创造。每个人的过去都伴随火葬场的青烟一同消散,每个人的现在都伴随妇产科床位上的啼哭而开启。而这些事每一刻都在无休止的发生着,发生过并终将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珍惜!实践,阅读,前行。行有余力,以学文。每个人都在无始无终、永不止息的学习与实践之路上。学文与实践是一生的事,每一段路的终结都是另一段路的起点。

    文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文与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zj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