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佛学与哲理
信仰、知足、觉性、对开悟的误解

信仰、知足、觉性、对开悟的误解

作者: 西西先生2010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5:02 被阅读1次

    原创:西西先生

    1.

    故事发生在古时候,一天中午,一个村子的几百人去求雨,因为这个村子已经干旱了太久了。结果那天中午果真下起了磅礴大雨,所以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唯有一个小孩没被淋湿,因为他带了雨伞。这才是真正的相信神,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只是假装自己信神信阿弥陀佛而已。

    开悟对修行的人比较重要,毕竟他们想要求解脱求智慧。但是对于一个对人生没有多少探索欲的人而言,他自然不觉得有什么重要的。

    人是这个世界唯一会追问人生意义的物种,动物不会管它存在的意义。但是人就会,追问人生的意义似乎在问;我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答案?佛陀、老子也给不了答案,因为这一切都是奥秘,人是一个奥秘。人生是个奥秘。你想到的所有答案都不会令你感到满意。我觉得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唯一好处就是探索、追寻本身。因为探索的动力会把你带到一个终点。那个终点就是开悟,那个探索,那个追问就是工具。当它把你带到终点,你就全明白了,我所谓的明白不是你知道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你已经不再关心也不再在乎人生的意义了。

    2.

    如果你所说的幸福是指知足的话,那么无论你追求的多与少,都不会幸福。因为追求的背后就是你的匮乏。

    知足是你的需求越来越少,有时候看看路边的狗觉得比人幸福多了。随便找点东西吃饱肚子就活蹦乱跳。晒晒太阳、散散步。越知足的人需求越少,其实哪有那么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呢?有口饭吃就够了,物质欲望看似是享受其实是在满足一颗空虚的心。内心的富足反而因为对外在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匮乏。约瑟夫坎贝尔说过一句话“我们费尽一生在爬梯子,等爬到顶端才发现,梯子搭错了方向”其实好多人的生活就是在爬一个已经搭错位置的梯子。

    3.

    庄子比较潇洒阔达,自己饿的半死还有心情跟人借米时开玩笑,道家的人都看的开。

    老子比较“狡猾”,讲了一大堆道理,告诉你怎么救世。但他去隐居了,让看书的人去救。

    佛陀最有耐心并且仁慈。

    4.

    最终的“觉”,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观照、觉察、感知,最终的觉性比这三者更加细腻,那个觉才是佛陀口中觉醒者的觉,在你的情绪消散也就是身心脱落之后,那个觉才会出现。那个觉就是原本的你,那个觉就是惠能所谓的本来面目。那个觉是这个世界的基底、背景。笼罩着整个世界,当你进入这个觉的状态。你就很难在认同身体、情绪这些是你的了。其实禅宗管它叫自性。因为它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自原成。修行不是让人把它修出来,而是它一直都在,你要想法设法进入它。

    5.

    中国人真正玩出花的其实是禅

    跟着自己的心走,觉得谁的书吸引你,就看谁的。

    6.

    似乎我们理解的开悟者都是慈悲的,其实这是长久以来经书给人制造的错觉。一个彻底放下世间的人,怎么会有慈悲心呢?“觉得你们在受苦我想救你们”?错了,一个成道的人,不会觉得你在受苦,甚至会觉得你和他一样都是开悟的,解脱的。我们把觉悟者想象的太美好了。克里希那照样会告诉皇帝说:“作为君王你就是要战胜对手,打败他们,杀戮不代表你是残忍的,而是你的职责所在。放下患得患失、放下犹豫不决、超然的去履行你的职责”一个开悟者慈悲不是必然的。他会有一种冲动,一种想要分享真相的冲动,就像皇帝的新衣的那个小孩,他不是慈悲所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因为他相信自己看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只是有一股想要你们也知道真相的冲动而已,但这不是慈悲心。相反,开悟的人比常人更漠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漠然会持续加深。一个彻底放下的人,怎么会对世间这些东西感兴趣呢?一个完全无欲无求的人,他怎么会不漠然呢?庄子有句话叫身如稿木心如死灰,一颗漠然到极致的心就会这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仰、知足、觉性、对开悟的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b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