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所担心的事情,90%都不会发生。大部分人烦恼都是自寻烦恼,大部分的内耗都是杞人忧天。
庄子在《齐物论》说到晋献公讨伐丽戎国,俘虏了当地守边人的女儿丽姬。丽姬很恐惧,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灾祸,在恐慌中不停哭泣。
谁曾想,她被晋献公选入为姬,锦衣玉食,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这时候她觉得自己当年的哭泣真是傻。
海灵格说:允许一切发生。祸福相依,有时候很多事情看似是灾祸,其实是转机。与其焦虑不安,坐卧不宁,不如顺其自然,接纳命运的所有安排。
学会随遇而安,一个人才能获得安宁与力量。平稳安和,不起波澜,才能更好应对人生风雨。无为,而无不为,苏轼有一次渡海,从牢山到淮上。
在途中遇到大风浪,船摇晃不止,同船的人纷纷晕船,呕吐不止。但苏轼却一切如常。别人很纳闷,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异术。
苏轼说: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顺其自然,从容无为,任凭身体随风浪起伏,而不必去刻意做什么。这是乘船的法门,也是人生的智慧。
人生如行舟,路上总有风浪颠簸,有的人用力对抗,有的人却随船起伏。越是用力对抗,人生越是坎坷不顺。
世事无常,很多事非人力所能及,学会无为,才能无不为。苏轼在年轻的时候,立志学习范滂,造福一方。
寒窗十年,金榜题名,他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施展抱负,做出一番事业。谁曾想却被贬谪黄州,命运的大手把他按入谷底。
苏轼不甘心,也不接受。他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个人孤独地对抗世界的污浊。他说: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整日陷在苦闷和纠结中,不停地内耗自己。他无法见人,只能晚上出门,去外面透透气。他无法安眠,日日噩梦,只能在寺庙里的时候,才能睡上一会儿。
那段时间,他的生命几乎荒废。直到后来,他在拯救黄州弃婴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意义,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他不再对抗世界,开始开荒种地,安然地当一个农夫。他也不再内耗自己,伴着清风明月,享受自然与人生,坦然了接受命运所有的安排。
在黄州,他救助弃婴,废除陋俗。在杭州,他疏浚西湖,改善民生。在惠州,他传播技术,兴修水利。
在儋州,他制药掘井,教书育人。贬谪几十年,却完全没有影响他治国安邦的理想,反而让他的人生光耀千古。
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他像一粒种子,命运把他撇在哪里,他就在那里生根发芽,结果开花。随心随缘,随遇而安。放平心态,接纳生命的全部,反而让他减少了人生的损耗,以更加充盈的力量,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意公子说:无为,是电量满格的有为。无为不是消极摆烂,而是把我们的生命能量,从那些纠结和执念中收回来,不再对抗世界,也不再对抗自己。
只有这样了,自己才能以充盈的状态去面对这个世界。以无为心,行有为法。学会无为,一个人才能平和静定,无为无不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1139/45c69104727da2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