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作者: 闲云野鹘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9:06 被阅读0次

        最真实的历史,最纯粹的国学,从今天开始,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最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一段历史——秦汉风云。这段历史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它就像一座丰碑为后世所敬仰效法。秦虽短命,但秦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和制度上的统一,而汉则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基础,两汉四百年确立了以汉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汉族体系,也正是在这种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下,中国得以屹立东亚两千多年。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真实、全面的为大家呈现出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和那些帝王将相的雄才伟略。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秦统一六国的进程。秦孝公之前秦国就已经十分强大,常称雄于诸侯,秦孝公时期励精图治,重用商鞅,进行一系列变法改革,使秦国从六国中脱颖而出,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商鞅本来是卫国人,姓公孙,后封为商君,后世将称之为商鞅。商鞅好法家学术,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对魏惠王说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了他,结果魏惠王既没重用他也没杀他。商鞅鞅听闻秦孝公令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于是西入秦,通过孝公宠臣景求见孝公。

        秦孝公接见了商鞅,谈起了天下大事,结果秦孝公时时睡觉,不听其言。事后秦孝公怒叱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回去便责备商鞅,商鞅说:“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後五日,秦孝公复见商鞅,秦孝公还是不满意。回去商鞅说“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过几日秦孝公又接见商鞅后,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回去商鞅对景监说:“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商鞅复见孝公,相谈甚欢,孝公竟然不小心跌倒到了前席之上,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商鞅因为刻薄和功利常被后世诟病,但其实他的功利也是为了迎合秦孝公。

        秦孝公任用了商鞅,商鞅想要变法,但秦孝公不够坚定,担心天下非议于己,便与众人商议,商鞅说道:“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大臣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商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大臣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下面就是变法的内容

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2、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3、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4、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5、僇力(大力发展)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6、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7、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8、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9、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变法分几个方面:其一是重刑罚,其二是促生产,其三是尚军功,其四是明尊卑。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更主要的是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使秦国领先六国完成封建制度建设,加强了中央集权,能够集全国力量于一处进行大规模国家活动;并且变法培养了秦人的法律意识和生产积极性。而当时中国体制类似于古代欧洲分封制度,权利分散,思想多端,面对封建化的秦国非常被动。但从长久来看,先秦的社会模式类似欧洲,更有利于文化、科技的创新,更利于社会质的进步。

      法令制定好后,担心民众不信,于是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法令实行一年,秦民多言其不便。连太子都触犯了法令,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黥就是在脸上刺字,楚汉相争时有个重要人物九江王黥布就是因此得名。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商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秦人不敢议论法令就只剩服从了。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作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自此秦的国都才定为咸阳。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yi)之,劓就是销掉鼻子。居五年,秦国富强,天子致胙(送来祭祀的肉)於孝公,诸侯皆贺。可以说商鞅变法已经使秦国从根本上强大起来,领先于山东诸侯。

   

相关文章

  • 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最真实的历史,最纯粹的国学,从今天开始,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最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一段历史——秦汉风云。这段...

  • 《大秦帝国》读后感 秦孝公|一个君王的格局

    很多人只知商鞅变法,不知秦孝公变法,但是用商鞅自己的话说,秦孝公才是变法的真正支柱,没有商鞅,变法依然可以进行,但...

  • 作死的秦武王

    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强大。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但是还是延续了商鞅的变法政策,任用张仪连横诸国,破坏了...

  • 闲言碎语:商鞅变法

    秦孝公贏渠梁为了变法图强,打出求贤的大旗。秦孝公许诺: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卫国贵族商鞅于是入秦变法。 商鞅在...

  • 商鞅:成也变法 败也变法

    商鞅,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商鞅变法,其次还有徙木立信的典故。殊不知,商鞅成于变法,死于变法,半生为秦孝公赴汤蹈火,到头...

  • 商鞅变法的推动作用

    商鞅变法是我们很熟悉的内容,有很多的文献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做了很高的评价,可以说商鞅变法对秦统一六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却遭到秦惠王的极刑,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商鞅变法,是秦国逐渐走向了富强,这是不争的事实。秦孝公能够重视商鞅变法,因为秦孝公时而以秦国的富强而己任,时时磨砺...

  • 商鞅不狂也不至于死

    商鞅变法,人人皆知,商鞅之死,五马分尸。很多人觉得商鞅变法得罪了权贵,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依靠,旧贵族重新得势...

  • 读史记·商鞅变法1

    秦本纪读到商鞅变法,于是参看商君列传,以及《商君书》,索性把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搞个清楚明白。 首当其冲,就是商鞅变的...

  • 0928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崛起之路”。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由此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难能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 汉 风云1、商鞅变法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d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