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云
《热锅上的家庭》读书笔记——婚姻篇
这是一本容易让我们回想起自己童年的书;
这是一本容易让我们看到周围人争吵真相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引发我们头脑风暴的书。
书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貌似看起来是某一个人的问题,牵出的却是整个家族的相处方式,看完的片刻,我的内心是震撼而不平静的。
于是,我力图用最简短的语言和文字,将全书梳理清晰;
如果你和周围的人也正处于这样的困惑中,希望也能引发你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从中找到家庭背后的真相,从而在家庭中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也能生活的更加美满幸福。
01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
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而付出又太少?
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总会重蹈我们的覆辙?
隐藏在生活中的危机,人人都应该去面对,并要有能力去解决,本书就是为你揭秘,使家人口不择言,互相伤害的罪魁祸首究竟藏在何处。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缩影,
理智却无力改变家庭的爸爸;愤怒而濒临崩溃的妈妈;青春叛逆又无比委屈的女儿;桀骜不驯自大无比的少年;看似活泼却同样被痛苦折磨的孩童;
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他们让我们看到痛苦,挣扎,绝望与煎熬,也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并对生活充满希望。
可是,究竟有多少家庭为避免冲突而维持表面的和平,让自己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究竟有多少家庭中的成年夫妻在借由孩子来表达对彼此的不满,而无需冒揭开婚姻矛盾的危险?
又有多少孩子隐隐的感觉到家庭的不安定,而制造出冲突试图调高家庭的温度,想要使濒临崩溃的家庭起死回生?
在家庭矛盾里,我们大多数人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屡屡受挫失败后,便只能安然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于是,安于这种“绝望的平静”。
可是,婚姻中的冷战,亲子关系的疏离,家庭关系的复杂;
有时候会像甩也甩不掉的枷锁,将我们禁锢其中,让我们相爱相杀。
于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让每个人都努力保守着一些秘密,但显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清楚,他们所要隐藏的,害怕别人知道的,就是他们的痛苦,在这样的疏离隔绝中,每个人都很孤独。
那么,我们究竟该选择放弃、自救、还是和家人一起疗愈?
人类生活中,对个人成长最有力的影响,不是个体,也不是他所属的工作团体或社会团体,而是家庭。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有它的社会秩序、隐秘规则、微妙的用语以及封闭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外人不易一眼看穿。
在心理治疗上,如果希望从本质上,去疗愈一个人,就不能把某个人从家庭中割裂出来,而要将它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去干预,去疗愈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关系。
一如本书中的布莱斯一家。
02
本书人物:
心理学博士:奥古斯都·纳皮尔
医学博士:卡尔·惠特克
父亲:大卫·布莱斯(律师)
母亲:卡罗琳·布莱斯(家庭主妇)
女儿:克劳迪娅·布莱斯(16岁)
儿子:丹·布莱斯(11岁)
小女儿:劳拉·布莱斯(6岁)
所谓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家庭团体心理治疗。
最初是母亲与青春期女儿的冲突,让全家人都感觉陷入到这种家庭的绝望中;
母亲的指责、百般挑剔,都让处于精力旺盛期的女儿觉得喘不过气来。
当父亲大卫对女儿加以维护时,更加剧了这样的母女关系的恶化,而女儿的情况也愈加严重,逐渐发展为夜不归宿,耳鸣,甚至有自杀倾向;
于是,大卫又开始与妻子站在同一战线,希望能对女儿有所约束。
即便他们给女儿找了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和疏导,可是,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
“一切还是老样子。”
矛盾日益升级,直到他们自己完全无法掌控。
于是,全家人走向了家庭疗愈。
当卡尔医生指出,他们家庭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夫妻关系,他们让克劳迪娅夹在中间,使日益冷却的婚姻升温,一旦爸爸和克劳迪娅站在同一战线时,妈妈就会变得嫉妒而易怒,然后母女间的矛盾就会升级时,夫妻俩的静默就是最好的认同。
就如卡罗琳说的,“是的,我觉得我们俩迟早会出问题!”
很多时候,夫妻双方都不敢把感觉全部表露出来,怕那样会危害到彼此间那层薄弱的安全感,双方都不愿意冒失去对方的危险。
而此时,孩子就成了他们借以表达对彼此不满的替罪羊。
而孩子也总是试图用一种方法来阻止冲突的恶化,
就像每次父母因为卡劳迪娅而争吵时,儿子丹就会把妹妹劳拉弄哭,这时,夫妻俩就会转而来照看孩子。
孩子的眼睛往往是雪亮的,当卡尔医生问最小的劳拉,“你是否担心克劳迪娅会自杀”时,
她内心毫不掩饰的悲伤让她一下子爆发,继而大哭,她说,
“是的,我很担心,听爸妈讲过后,然后就会一直在想着这事,如果克劳迪娅自杀,爸爸妈妈就会吵架,并且还会离婚。”
如果家庭是一支舞蹈,那么每个人在穿着金鞋跳舞时,却步步都踩在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脚上。
家庭这个系统,家人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而每个人也都有伤,即便是看起来快乐无比的孩子,内心里都隐藏了深刻而痛苦的感受。
03
只要多观察几个家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是普遍存在的困境。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一个美好的婚姻梦想而结的婚,以为婚姻能使我们得到呵护、照顾、关爱和理解,甚至是原生家庭里没有获得的甜蜜和希望。
婚姻的初期,的确如此,但最初的热烈会被各种生活中的因素慢慢冷却,双方在这种依赖关系中,会因为逐渐失去自我认同而感到恐惧,于是夫妻开始互相疏远,也变得不再信任对方。
更多时候,我们期望对方能给我们足够的需求,却往往又不愿意直接提出。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一个眼神或者表情对方都可以明了,当需求不被满足,当压力无处释放,种种愤怒的情绪和口不择言的责备,都会让双方变成受伤、孤单戴着大人面具而瑟瑟发抖的孩子,虽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有个要糖吃的小人,却都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于是,势必要有一个家庭的替罪羊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而甘愿承受整个家庭的压力,即便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一如本书中的卡劳迪娅。
家庭冲突的爆发,在每个家庭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模式:
压力,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的疲惫与摩擦,紧张的工作,各种贷款的烦恼,人际关系的繁杂,都在构成无形的压力,当我们所承受的能力超出负荷,每个人内心郁积酝酿已久的怒气,都会被突发的情境引爆。
比如家里有人生了一场大病、换工作、生孩子、搬家、孩子教育、家人死亡,这些突发的情境,迫使人不得不去适应突然改变的新环境。
对立的两极化和争吵白热化,通常,家庭里某一个人的问题,其实是整个家庭的战争,当家庭里争吵的双方互相攻击时,这种周而复始会让大家都陷入无法改变的命运,被糟糕的情绪湮没其中。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婚姻中的双方如果在感情上互相疏离,在极端的孤独之下,会连累孩子也介入他们挫败的情绪之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成为父母无言但紧张冲突下的人质。
就像文中,当大卫需要满足情感要求时,就会待在女儿身边,而母亲又借此对女儿大吼,以表达对丈夫的不满。夫妻经由孩子替代性地、间接刺激地共同生活着。
而时间久了,孩子也渐渐默许这种关系,因为他也从中获得了权利,即向成人迈进了一步,并能清楚地利用父母的分裂,来达成自己的要求。
而当孩子一旦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时,夫妻双方又会结成紧密而又恐慌的联盟,因为他们发现只有合作才能应付孩子。
责备怪罪,家庭里最痛苦的挣扎莫过于它迫切寻求某位成员作为可以怪罪的对象。每一个怪罪别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牺牲者,而认为被怪罪者最需要改变,觉得只有被怪罪的这个人发生改变,整个家庭才能有所改变。。
认同感的扩散,全家人互相依赖,都害怕失去家庭成员的支持,这种恐惧心理使他们下意识的达成共识,甚至不敢成为真正的自己。而每个人又会因为失去自我而感到恐慌,家庭为了适应这种恐慌就会制造出一些冲突。
停滞,比争吵更大的恐惧,就是一成不变和静止。当我们突然被某种情绪击中,会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可能从来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可是,岁月流逝的时间越久远,互相在对方身上投入的心力也越多,彼此的依赖也会越强,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就会让夫妻选择疏离来调节这些激烈的情绪。
婚姻中的双方,都应该为各自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并且能忍受短时间的孤独,克服对相互的依赖;
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治疗师,他们将感觉不再那么需要对方,也不再那么依赖对方,一旦每个人都确信自己可以独自处理一些生活的基本压力时,自我的独立分离,就能够克服以往过分的集体依存感。
这就是后来,当卡罗琳找到自己的方向,开始去突破和转变自我,也迎来了她蜕变的契机。
她的痛哭,将她生命中的一切依赖和无助的痛苦,尽情释放。由此,她开始不再执着于丈夫的关注,也不再单纯地将依赖放在对方的身上。
可事情就此结束了吗?
还远远没有,另一个替罪羊丹与家庭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卡罗琳与自己百般挑剔的母亲的相处,大卫与自己有控制欲的父亲的关系,都是这个家庭冲突背后的综合因素。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