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续2)

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续2)

作者: 007欢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21:35 被阅读0次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读古文了,学生党觉得古文太晦涩难懂,成人又觉得它们离工作生活太远。其实这都是误解。古人也是人,和我们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做着诗和远方的梦。读老祖先留下的文字,我们一样能感同深受,获得生活的智慧和美的享受。

说到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就像西方文化崇尚个性自由,所以他们油画多是人物画。就拿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来说,主体是人物,风景只是人物后朦胧的点缀。而中国画就大不一样。中华文化崇尚自然的力量,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画作上,我们更常见到的是风景画,人物也出现在风景画中,但只是或远或小的点缀。

都说好的文字要有画面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代表作之一。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把这段文字化为画面,整幅画卷90%都是风景环境。夕阳斜挂,古道悠悠,路旁藤蔓枯枝缠绕,苍老粗壮的树木静静浴着微冷昏沉的阳光。乌鸦时而在树上扑腾叫唤几声。树木掩映之下,依稀可见远处的小桥流水和稀疏散落的屋舍。好一幅凄美的景象。

画上也有人,但只是西风萧瑟中,空旷古道上的一影。赶路人背影清瘦修长,同样瘦长的是驮着他慢慢前行老马。这样的人物点缀,让整幅画卷更显寂寥,但另一方面又赋予这苍茫天地以生命和希望。

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表达情思的方式。背井离乡路行千里,内心再多孤单寂寥也不挂在嘴上显在脸上,而是随风散于天地间。然而万物再萧瑟,因为有了人,这份凄凉便又生出无限的美好和希望!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续2)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读古文了,学生党觉得古文太晦涩难懂,成人又觉得它们离工作生活太远。其实这都是误解。古人也是人,和我...

  • 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续)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对美的定义和欣赏角度也各有不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深受千百年中华文化的影响。最...

  • 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对美的定义和欣赏角度也各有不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深受千百年中华文化的影响。最...

  • 吴哥窟之美,30条“美”知识

    以下笔记来自蒋勋《殷媛小聚·吴哥之美》讲座。 1. 吴哥窟的美是建筑之美。古文化、古文明遗址的奇迹之美。宗教信仰和...

  • 叶公好龙思维导图阅读

    真正的阅读后才发现古文之美

  • 古文之美

    原文:我不爱你了 古语: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原文:我们结婚吧。 古语: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 古文之美

    古文的美,在于语言概括简洁,而感情容量极大。

  • 古文之美

    古文有多美 山不叫山,叫翠微, 海不叫海,叫沧渊, 云是纤凝,风是扶摇, 太阳叫扶光,月亮叫望舒, 狂风吹起来的沙...

  • 《荀子·大略》:用人之道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鎗鎗。 言语之美,恭敬平和、光明正大。朝庭之美,人才济济、畅所欲言。 下臣事君以...

  • 读刘大櫆《祭舅氏文》

    余乡贤姚鼐之《古文辞类纂》,及王文濡之《续古文观止》,皆刊刘大櫆海峰先生之《祭舅氏文》,可见此文非同一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笔记——《古文有意思》之平和之美(续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ex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