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因果
去年今日到现在,就《胡雪岩》陆陆续续写了这四五万字,回头看看也很欣慰!写到这,不是终点。 这套书就在那里,每逢开卷必有益!随着自己认知的提高,再翻看的感受可能更不一样。今天的文字就当做对胡雪岩认知的一个里程碑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252522/010859985d27f099.jpg)
人生没有终点。现在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现在的因就是未来的果,现在的果源于过往的因。一切皆有因果。
胡雪岩由一个打工仔做了阜康钱庄的老板,其中重要的缘由可能就是承担着风险,慷慨的给王有龄500两银子作为开始。
王有龄顺利做了海运局局长,其中重要缘由一是当年善待书童何桂清一家;另一则也因胡雪岩的慷慨资助。
何桂清在江苏学政位置上的花团锦簇,也得益于胡雪岩的鼎力支持和忍痛割爱(阿巧姐)。
回过头来再看胡雪岩,漕帮、湖州、杭州政界;浙江、上海商界;上海金融界.……都有胡雪岩刻意为之的心血。历数若干个起起伏伏,胡雪岩的努力都是基于别人的困难,主动出手相助;换来对方的死心塌地。例如;湖州郁四爷中年丧子,闺女要跟自己争家产、外室水晶阿七也被闺女赶走、水晶阿七还一直被小和尚陈士龙骚扰……胡雪岩妙手解开心中事,赢得郁四爷的深厚友谊。
再例如:胡雪岩主动化解海运局和漕帮的干戈,不仅仅让漕帮焕发新生命,还让王有龄一上任就打开场面,并获得领导的深度认可。
再例如:杭州被太平军围城,胡雪岩并非官员身份,却主动向王有龄请命,替杭州军民外出置办粮草。可惜,九死一生的胡雪岩回到杭州城外时,王有 龄已然殉国。
如果说,这些都是“大事”,那胡雪岩跟女人们相处中可能更能看出主动做事的端倪。
例如:何桂清初访胡雪岩的时,也跟阿巧姐第一次相识;胡雪岩何等聪明,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就感觉到何桂清跟阿巧姐相互倾慕。虽然胡雪岩不舍阿巧,为了不影响她的幸福,毅然让给何桂清。还帮阿巧姐弟弟安排工作,给阿巧姐赎身,安抚阿巧姐婆家人,娘家人。何桂清官场沦陷后,跟阿巧姐和平分手;也正因为胡雪岩的洒脱和耐心,阿巧姐冒着战火来到奄奄一息的胡雪岩身边,尽一个女人的全部义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的女人,可以说,没有阿巧姐可能就不会有胡雪岩的后半生。胡雪岩有幸存活下来,才有机会带着这些粮草拜见左宗棠。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人的命运就是生命中遇见了什么人,解决了什么事。从胡雪岩的生命历程分析,命运不就是这样吗?
胡雪岩对刘芙蓉一家、胡雪岩对朱七姨太的安排、胡雪岩与罗四姐半生的情感纠葛……至少在当下的那一刻,他们之间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
那胡雪岩跟他的朋友们呢?尤五爷、古迎春、周少棠、庞二爷、嵇鹤龄……又有谁没有领会过胡雪岩主动提供的真切情谊呢 ?
想想:公济典的唐子韶和曾经的丫鬟月茹侵吞公司资产那么多,胡雪岩都能因为另一种‘情谊’而彻底放弃行业整顿。说明胡雪岩的女性方面的软肋,更深层次上看,这还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血性汉子吗?
已经破产,临近生死的时候,眼看着被官府小吏敲竹杠。他没有反抗,毅然顺从。书中没有具体交代,从胡雪岩的风格中感受到,这是服从命运,逆来顺受的具体表现。也许他天性本就如此。
他拒绝乌先生代为藏匿财务的要求,在自身生死不确定的时候,还搜罗各房太太们的零用钱,以胡老太太的名义开粥棚舍粥,救济灾民。
受制于阅历和经验,我们永远不可能体会到他成功的真像!但是他这些主动为对方考虑的做法无形中在为他规避一些风险和错误。他的成功未必是做对多少事,极有可能是尽量避免出错!
花甲余年,青衣小帽的死在杭州西郊。我们在伤感之余,尊敬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