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因为交了不良朋友变得不爱学习了,而是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比如说:由于转学、和老师的关系不好、成绩下降等等,孩子心里累积了很多的负面情绪,父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要么打压,要么一味的提要求和讲道理,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更大,孩子无法承受时,就会逃避,不去上学,打游戏等,这种情况下,孩子见到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压力会更大,本能地想逃避,不和他们在一起,这时候,如果有同学和孩子的情况一样,他们可以在一起吐槽、骂骂老师、发发牢骚,心里的压力就会释放一些。孩子当然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了。游戏和所谓的“坏”朋友都是在孩子内心虚弱时趁虚而入的。

我给家长们的建议仍然是采用“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战略。以退为进就是不评判孩子的朋友,不一味地让孩子和所谓的"坏"朋友断绝来往,而是接纳孩子的朋友,甚至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让孩子接纳我们。因为接纳孩子的朋友就是接纳孩子,当我们接纳孩子时,孩子自然就会接纳我们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价值观还是更接近于父母。发展友谊和亲密关系时,他们也会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眼睛看着远方,又要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视父母为自己的安全基地。从那里可以尝试独立飞翔。
孩子在外面交朋友以后,会逐渐了解到朋友和自己的不同。在对朋友了解的同时,会看到自己的特点。同时,孩子也会遇到和朋友闹矛盾、甚至分手等问题,包括,一些朋友邀请孩子一起去做一些事情,孩子并不确定是不是要去做这个事情,这件事情可能会和孩子从小的价值观相违背,孩子会有很多的犹豫和迷茫,这个时候,孩子是很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建议的。父母如果和孩子有正常的沟通机制,孩子就会愿意与父母聊,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他自己的特点,他朋友的特点,不同的价值观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完成青春期自我认同的任务。
如果父母无法和孩子对话,孩子什么话都不愿意和爸妈说,同伴的力量就成了唯一的声音,孩子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同伴的支持和赞许。这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会非常危险。
我记得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在和妈妈吵架时就说:你看不起我的朋友,就是看不起我,我和他就是一样的人,你干脆也别要我了。我们想一想,我们在青春期交的朋友也不一定都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吧,再看看,当年我们父母眼里的坏孩子发展得如何?并不是像父母当年断言的那样发展得很不好吧?
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以退为进,永远是父母的最高战术。想给孩子施加影响,你就要先进入孩子的内心,想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就要接纳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的朋友,孩子被接纳了,就会进入神经系统二的放松状态了,自然就会把自己的困惑迷茫说出来了。这样孩子就会和父母建立起一个牢固的支持性关系,这样的孩子是最安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