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成长,莫过于眼高手低

作者: 梦甜甜2011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1:25 被阅读14次

最近打算找份全职工作。

说实话,挺闹心的。第一份工作就不满意。

工作倒是不难找,可找到中意的工作就不是很容易了。

啥叫中意的工作?于我这样的年纪而言,不但收入要在期望值内,工作性质还要有“保值率”。换句话说,工作要对我的经验和能力有所提升。

年龄越大,顾虑越多。简单重复执行、技术含量低、体力性质偏多的工作,就像简单高速旋转的陀螺,对于年龄35+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种下坡式的贬值选择。

要知道,目前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苦劳动,长江后浪推前浪,少了你这一个中年陀螺,立马会有无数个崭新的陀螺蜂拥补上,旋转快,加速度,还指哪转到哪。

我这奔四的年纪,两个幼年孩子的妈妈,全职5年有余,除了焦虑感十足,精力还严重不够用。

这样的情形下,合适的工作就弥显珍贵,有些可遇不可求了。

犹豫着要换第二份工作。

工作还没换,亲朋好友的“忠告”先到了。最多的,莫过于告诉我:眼高手低绝不是一件好事。

言外之意道:全职妈妈做了那么久,有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能砸到你头上,这几率已经比买彩票中大奖都难得了,你居然还挑三拣四计较工作能否给你能力的提升、眼界的开拓!

眼高手低这个词,带着赤裸裸的贬义性质。刺得我体无完肤。

总有人看不惯你不愿拘泥于原来的世界。总有人看不惯你的眼界高。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恰恰是眼高,才是推动人追求进步和卓越的最有力的手。

刚毕业选择工作时,哪里悟得出这样的道理?!苍蝇乱撞一样只想尽快找到一个能接收自己的单位。那时,忐忑、不自信如影随行,匆匆在小城找到接收自己的单位,还整日忧心坠坠,生怕不能在小城立足。

而那些眼界高的同学,直接冲到一线城市:北京,深圳,抱着我就是要立足这里的信念开始奋斗。

对于一界中专毕业生而言,毕业择城选择一线城市,算眼高手低吗?是的,绝对的眼高手低!可是,十年过去了,在小城的我找到了立锥之地。而当初选择北京深圳的同学也稳稳扎住了根。

十五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就读了小城的学校,而北京深圳同学的孩子们,却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扎心和碾压我的是:深圳同学的孩子,每周可以到香港的外文学校去学英语。北京的教育资源更是眼红死人。而我的孩子,只能在小城里,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无边的题海战术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睡眠权……

枉论大城市小城市哪个更好基本无意义,但你必须承认的是:巨人的肩膀好乘凉。

身处快节奏的大城市,即使你不动,无形中环境也会敦促你进步。而在小城,你要拼命奔跑,才追得上同样节奏的进步……

眼高手低可怕吗?一点都不。手低可以练手,要知道,人的潜能和学习欲望是无限的,尤其是被环境激发的潜能。而眼低呢?无解。

就像我和同学因为心气高低不同造成的择城差异,如今,我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抓住和他们同等的资源。

论语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求上不求下的态度,才是人成长的最大动力。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他试验了许多材料,起初,要么是材料光亮度不够,要么是材料燃点时间不够持久。因为不满意,爱迪生不停试验,试用铯、镍、铂、铂铱合金等1,600种不同的耐热材料,直至能连续亮上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的发明。后来奥地利人发明了钨丝灯,一直沿用至今。

试想,如果有一个抱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为信念的邻居大妈整日在爱迪生耳边念叨:“迪生啊,差不多有个能用的就行了,别那么眼高手低啊!”那么今日,我们还有这么明亮持久的电灯可用吗?

欲望推动了世界的前进。

赵本山当年演二人转的初衷是——不愿下地干活。莫言当年写作的最初的动力是——写文章的人能天天吃上饺子。

心气似加速度,能鞭策你迸发隐形能量。求上者更上,求下者只能越来越凑合。

作家周冲无数次提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在你不喜欢的人和事里将就,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被同化,要么被异类。被同化,被异类,想想都恐怖至极,改造人类精神最残酷方式,也莫过于这两种了吧。一个萎靡的灵魂,周全生存可以,还奢谈什么成长呢!

眼高者更敬畏选择。他们同样焦虑,同样彷徨,但大多深谙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宁可踮起脚尖够到能力之外,马不停蹄地辛勤操练本领,也不肯俯首将就。

当有一天,手到擒来的本领练就,眼高就成了格调高,手低也成了成长。

而那些眼低的人,根本就在目标上给自己设限,人生和能力谈何突破?!将就来将就去,在低限的范围内慢慢将自己的选择权越缩越小。

眼高手低、人言可畏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眼低手也低,人生了无趣味生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快的成长,莫过于眼高手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hi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