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66650/374fe0bba44df3ee.jpg)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第二段描写那些“无赖”群童,杜甫的茅屋上的三重茅被秋风刮跑,偏偏还有一群儿童如同盗贼,直接当着杜甫的面抢走了吹落在地的茅草,任凭杜甫“唇焦口燥”地呼喊也无济于事。
课堂上带领孩子们一起理解这一段描写,这群孩童到底是怎样的人?杜甫说他们是“盗贼”是真的盗贼吗?小戴同学说,我觉得这群儿童的生活一定也很困难,所以他们会把茅草捡回去,或者当柴烧,或者修补自己家的茅屋。我说这个理解是有道理的。我让学生假设当时杜甫是怎么呼喊的,他们想了一下说:“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快把我的茅草还给我,你们这帮强盗!”我说会不会这样呼喊:“苍天啊,你们这帮丧尽天良的坏蛋,你们抢走我的茅草,让我怎么活啊?我和你们有不共戴天之仇!”学生听完笑了,他们说,当然不会,因为杜甫和这些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矛盾关系,杜甫生活的困苦也并不是这几束茅草可以改变的。
所以,杜甫在叫他们“强盗”的时候,杜甫实际上塑造的却是儿童天真与淘气的形象特点。而在天真和淘气背后,蕴藏着的包括作者在内的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的苦难与艰辛。
加上杜甫心系天下百姓的宽广胸怀,即便自己受冻受饿无家可归,依然想着天下寒士能够有房可住,可以舒展笑颜,这样的人,是宁可自己受苦也想让他人幸福的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大概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圣人的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