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醫生介紹我和老婆去Courtauld私人博物館看畫,說你們一定不會失望。我們到倫敦第二天去看,我看了看過最好的Paul Cezanne的畫,還有從未看過的Soutine。一位法國傳奇畫家,當時被認為是繼 Cezanne和 Picasso之後的另一位劃時代畫家,可惜他五十歲便去世了,沒留下強大的影響力,畫有非常 provocative的震撼力,也很漂亮。這次展出是Soutine's Portraits: Cooks, Waiters & Bellboys。他那些廚師侍應服務員扭曲的面目和體形,予人強烈勞動階級的親切感。博物館不大,但都是精品,秀色可餐很快過了兩小時。
我們喜歡一早到博物館,開門就進去趁人少難得清靜,仔細看個夠。出門前老婆做了個煎蛋 omelette,三隻雞蛋拂好,熱鑊加牛油,倒蛋漿落鑊,加點芝士,慢火一路細煎手不停拿着鑊在搖轉,煎妥了加鹽,蛋是軟軟滑溜溜,在上面慷慨地削下雪花般的白菌。切開煎蛋蛋漿流出,沾滿白菌一啖進口,白菌的芬芳攻口撲鼻,蛋漿暖暖可口馥香,閉上眼睛看不到天堂,但不知此刻何世。這些白菌昨天 Franca從意大利寄到,聽說今年失收價錢貴了不少,質量也沒去年好,但今晨試的實在太好了。
去完博物館本來約了小孩在La Petite Maison餐廳午膳,但兒女約了人在外面開會,開完會想不到聖誕節車水馬龍的倫敦交通塞車幾乎至停頓,無法趕及午膳,剩下我們倆和小兒三人,取消餐廳訂位算了,在家吃舒舒服服。錯失了La Petite Maison一頓午餐,可惜。這餐廳我前幾天吃第一次就愛上。它的菜用料頂級,吃出真味,實在超正。它最有名是燒雞,陳太也介紹過我們去試。燒雞是用大雞夠兩人分,賣一百鎊一隻非常揦脷,但好吃,肉嫩汁多滿口鮮甜,比巴黎L'Ami Louis的燒雞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叫了些頭盤大家分吃,蝸牛火腿田雞腿都好吃,但番茄Burrata cheese是我從來未吃過的好。切開乳酪流出黏稠奶漿,juicy的乳酪濃濃乳香,乳酪滿口奶香,鮮清郁甜美味,再一啖番茄的清甜爽口,人生何求!
在倫敦短住心境安然自得,令我想起以前。以前回鄉探親回來經羅湖,過了橋到了香港這邊,人自然而然安心舒暢。人在大陸時不感覺怎樣,回到香港有了安心的感覺,才知道原來在大陸是多不安心的。現在我在香港沒感到不安,但在倫敦自然而然的安心和安穩,香港已沒有再給我這感覺了。倫敦令人安心是英國民權法治社會制度。就是工黨走個極左的癲佬Jeremy Corbyn出來,你也不用怕,在制度的check and balance下,他再癲也只會造成短暫的破壞。
有悲觀者說,人是善忘的,忘記了七十年代英國在極左風氣的摧殘下,社會多麼的紛擾和經濟多麼的蕭條。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未經歷過社會主義的魔咒之苦,都相信社會主義不勞而獲的神話。英國再次淪陷,重蹈覆轍七十年代式極左的政策,重現人間地獄的慘況不是不可能的。這是悲觀者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樂觀。儘管人善忘,社會的機制不善忘,有些機制在錯誤教訓衝擊下改善了。例如,要像六七十年代左風暴戾時,政府國有化私人企業輕而易舉,隨着造成災難性的歷史教訓,私有產權修正了更公平的法定程序,Jeremy Corbyn即使上台要走回頭路並不容易。那些現在仍鼓吹社會主義的人,不是傻就是賣假藥的江湖術士。Jeremy Corbyn不傻,但英國的社會機制卻是活的,隨着失敗教訓演進,因此Jeremy Corbyn可以走回頭路,英國的社會制度可不會走回頭路。況且江湖術士都是吹水,很少成功的。倫敦令人自然而然安心安穩,就是這些根深蒂固的社會機制吧。
我們在倫敦都到唐人街買菜,蓮藕蘿蔔芋頭苦瓜茼蒿菜白菜等我愛吃的菜,在唐人的超市容易買到。我們一到倫敦就去唐人街買好我們要用的瓜菜。老婆早上煲了個菜乾排骨湯,還加了白菜和紅蘿蔔、南北杏、蜜棗和羅漢果,出門前調慢火(我們用 induction,不怕火燭),煲到中午回家,菜乾湯的香氣洋溢滿屋,先聲奪人,不下鹽湯清清甜甜,果然非常好喝,連喝三碗。廣東湯水清喉潤肺,冬天天氣乾燥,一啖菜乾排骨湯和暖暖潤直透心肺,超正!為了快,老婆開了罐豆豉鯪魚煮苦瓜,電飯煲煮飯加兩雙董橋夫婦送的臘腸膶腸。菜乾排骨湯、豆豉鯪魚炆苦瓜、臘味飯,窗外細雨飄飛,細嚼美味啖啖歡喜,倫敦這頓午飯 Ichiban!
到La Petite Maison和San Lorenzo等頂級餐廳吃飯當然好味,但在家吃自在和舒服的溫馨滋味,提升了飯菜的美味。在倫敦沒廚師飯菜都是自己弄,做的是簡單菜式,都是兩菜一湯,其中一個菜通常是蒸臘味或日本的包裝咖喱,熱了便可吃,全不費工夫。
正如今晚老婆煲了個蘿蔔坑腩清湯,加了些芹菜和幾片薑慢火煲了六七個鐘,先煲腍了坑腩後下芹菜蘿蔔。牛腩蘸些椒絲頭抽,一啖入口腴糯甘香自然融化,湯是肉香馥甜清鮮,蘿蔔清甜。老婆沒再做另一個菜,她用了兩包《宮崎和牛》咖喱,加熱時放點芝士,又是一道可口美味的好菜!自己做菜有個好處就是會更用心去吃,吃出廚師煮沒有的味道。老婆像個魔術師往往半小時便弄出一頓美食,雖然湯一直已煮好,也令我嘆為觀止。在家吃飯就有這些好處。
飲食與環境有密切關係,我想起在Courtauld博物館看到Edouard Manet的畫Le Dejeuner sur l'herbe;幾個人在園林野餐,一位裸體美女旁邊坐了兩位紳士在高談闊論。這些紳士雖然目不斜視,吃的菜餚會是什麼樣的味道?或許最好的味道也淡而無味吧!有些餐廳你走進去,坐下彷彿已嚐到美味,知道這是個好菜的地方。有另一些餐廳裝潢名貴,但與菜式的風情南轅北轍,你知道這裏的菜好吃也會有superficial的塑膠味,因為這些廚師不是愛做菜,是愛風光,這樣的人做菜怎會不superficial?
有人說飲食與環境關係是風水的緣故,我說是愛。一位愛煮食、愛令人開心的廚師,日積月累,他的餐廳氣氛一定反映出他令人開心的心思,而食物在他的熱愛下散發溫暖的芳香,你一坐下便知道是個好地方。那天在曼谷走進一間麥當勞,裝潢好像是間高級西餐廳感覺很怪,沒有了麥當勞的粗獷和天真,薯條的味道也不像麥當勞了。飲食的味道有多少是生理或心理作用我不知道,但心理的作用倒是挺強的。我們說媽媽的菜最好吃,或我說我老婆是廚神!也是這種環境心理因素。我在倫敦家吃得舒舒服服,味道特別好會與在倫敦自然而然的安心有關嗎?這個我不知道,卻肯定味道反映了煮者的心思和愛。那天早上老婆煲了皮蛋鹹瘦肉粥,異常好吃,她不斷問我,我做得似你媽媽的味道嗎?倫敦,提醒我別忘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