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读朋友圈,发现圈中好友转发的一篇来自公众号“浮见”的一篇文章《山东全省反思的凤歧茶社事件到底怎么回事?》,拜读之下,心中感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有感而思,有触而发,些中意见,不得不抒!
历史层面
虽然作为一名土著山东人,但是对于其历史也未有深究过,摘自百度词条的一段文字来研读一下。
成立:山东省人民政府是山东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1949年12月正式成立。1955年3月改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成立山东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山东省人民政府。
位置: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4%。
行政:截至2018年12月,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街道办事处660个、镇1094个〔回族镇4〕、乡70个)。
人口:2016年末,山东常住总人口9946.64万人,比上年增加99.48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42%,15-64岁人口占70.4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18%。山东省全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出生率17.89‰,比上年提高5.3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9.77万人,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长率10.84‰,比上年提高4.96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民族:山东省属于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山东省56个民族齐全,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72.59万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占山东省总人口的0.76%。其中,回族人口达到53.5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8%;朝鲜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佤族8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济南、青岛、济宁、德州、泰安、菏泽、聊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万人。山东省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在过万人的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以济南、德州、泰安、菏泽、聊城五市为主,共占山东省回族总数的67.67%;朝鲜族分布以青岛、威海、烟台三市为主,占山东省94.50%;满族中,青岛、济南、潍坊、威海、烟台五市占72.93%;蒙古族中,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淄博五市占75.26%。
文化: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 ------来自360百科
其他方面详见百科!作为一个文化诞生的地方,自然有其固然的历史因素,思想和行为难免受其影响,生长于斯成长于斯,脑中持有的自然是一种北方汉子的固有思想属性,倘若一辈子未曾走出去,固然也会安然度过一生,也无不可。但在改革开放,思想洪流,国内外冲击之下,尤其是经济的增大拉近了与外地的距离,这也使得更多的山东人迈出本省,走出中国,去迎接来自世界经济的跌宕!国家经济体,驱使我们去敞开更大的门户,去交流更多的层面,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放眼世界,而我们的政府,在更多方面需要来完成服务人民的政策导向,只有群众富裕了,政府才能掌控更多的话语权,才能从人民中汲取更大的力量,去推动多方位的发展与革新。闲话少述,看下面!
教育层面
这个话题在山东绝对是个大命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山东历年考生数量,再来比对一下全国各省市考生数量对比,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几十万的考生,高考中的一分之差可能埋没及时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无法不说一分的残酷,一个馒头可以引发血案,这一分却关系数百名考生的命运,小至个人规划大至命运,这都是一个难过的坎!
图1 山东历年考生数量 图2 201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报名人数排行情况 图3 全国高考生源说到这里,很多山东人必然有同感,曾经很多的爆文无一不在映射这个问题,然而这些现象却依然引不起政府层面的重视。让我们来看一下山东的高校资源!
图4 985高校 图5 211高校在39所高校里面,山东占了一席,而这一席的排名也不在前列,作为拥有众多生源的高考大省,尽管资源会相对缺乏,但人才培养是最不可缺席的。
再看一下全国211高校:
在百所高校里面,山东仅有三大高校上榜,与统计数据名列第四生源大省的数量而言,众多考生都去了哪里?大多数数据表明,山东本地可消化生源十分有限,于是众多的高考生一旦达到录取线,十有七八都不得不前往他省发展,每年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员大量流出,不难想象,在失去众多的考生后,青年人的活力热度也会锐减,于是中老年成了发展的主力,而历年统计数据也表明这种趋势。
对于这一笔教育帐,政府教育领导必然也会看到此种趋势,如果政府不有所作为,难道需要百姓去改变?这个话题甚是沉重,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推动此种改革呢?
各位看客,如果有时间,请自行百度!
然而,这只是教育过程,那么教育成果呢,有多少人会直接返回故乡为山东直接创造价值?在人才层面让我们继续看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有意识到有学生的地方才能产生创新力,才能最大程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举个实例,此处不方便说出校名和地点,此处删除学校和市名。
十几年前,外地A大学想落户某B市,B市领导对于大学的到来并没有持任何欢迎态度,反而需要学校去当作私人学校建设,这种情况如何进展?而同为C市的领导在听到有大学需要选地址的时候,立刻抓紧联系校方,并提供地方供大学发展,在这种状态下大学会如何抉择?
好吧,此处必然很多高考在外的山东人必有共识,个人力量有限,仍然需要广大志同道合者共同推进!同时也要相信,政府不乏智囊,将来肯定会有所进步!
经济层面
这个话题有很多看点,首先看一下历年GDP统计数据:
图6 国家统计局数据, 图7 山东地市2018贡献GDP可以看到,山东经济仍然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全省总量也依然保持在国内前四;但是衡量一个经济大省的指标永远不只有一个,总量既然在了,那么单体又如何呢?这个问题摘录一段网友的分析:
重工业后继乏力,新人口孕育生机
讲到山东的经济结构其实确实有很多和东北相似的地方,首先都是重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发达的工业地区,其次就是自然资源丰富,矿企在本省经济中发言权很大,上下游相关产品很多,特别山东是中国第一的产金大省,金矿资源丰富,国有矿企不在少数。所以在中国经济逐渐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的同时,山东的经济影响很明显,大量的工矿企业被迫减员缩产,大量的重工业被压减产能,而随着居民消费一同增长的轻工业市场山东并不占优,这一点从浙江经济的快速崛起就能看出,在消费力牵引下,山东的大工厂明显没有浙江的小作坊有竞争力,电商引领的一波物流狂欢对东北和山东这样的重工业基地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服务业占比高于东北
在第二产业占据经济主导的省份中,山东是服务业发展最快最稳固的,凭借着省内的庞大人口,山东的服务业和传统的重工业地区有本质区别,属于攻城不足,收成有余的那部分。并且由于这几年的刻意调整,山东省的第三产业GDP占比在2017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了一个三产经济占主导的省份。
经济层面是个很大的话题,原谅作者非此方面研究者,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就是每次回故乡,周围的老百姓念叨的都是一点,穷!如果不是受孔孟思想影响,大多数人恐怕都会到外地发展,本地气息方言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大多数人仍然在艰难的生活。
不能否认,全省GDP是上去了,但是老百姓呢,普通人呢,人均产值再高也不及手里握着RMB,看看各地的工资水平,就足以知道问题所在!如何调动积极性并有效的反馈这种输出,使得广大群众真正的得到实惠,这将是长久存在的一个问题!
另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寿命为三年,如何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措施比减税来的更实在。
只有强有力的经济发展保障,企业才能有所施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地方和省内经济的强有力支撑,都是人才流动的确切保障,也都是展现省内机构情怀的大爱之地。只有政府意识到了,改善到了,经济才能在健康中成长,人民才能更加幸福。
人才层面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发小对我说:我自认为还算是一点人才,毕竟硕士毕业十多年,也算在魔都为祖国做了贡献,但我一个山东人却因为掌握了专业技能回不到家乡找不到工作,想到这里就生气!(补充一点,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更改现在的研究方向)
身为从山东应试出来的考生,每年我们都会关注一下家乡的发展,在人才需求上面,我们更渴望看到家乡有需求,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存在的价值!
当然,并非抨击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就像今年看到的中国重汽改革,我们也看到了重症之下不得不治的癌症,谭旭光的内部发言稿我们也曾阅读,对于企业研发人才,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苦了之后仍然无所建树;在职级森严的内部,作为员工,我们技术人才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养家糊口,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输出,换了个城市,给到的是实际上的物质奖励,拿到手的是对我们认真工作的认可,诚然,技术人也是要面的!
每年,都会看到有很多的应届生大量产出,蜂拥而起的朝着南方而去,我们看到南方的开放程度,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只要可能为地方发展产生作用力,政府提供最大的便利,采用各种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
其实作为同一纬度的山东,拥有强有力的资源,传统产业占据半壁以上江山的同时,对于新型产业的引进也仍然需要不遗余力。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下一阶段重点发展目标,2025中国制造已经明确提出“五大工程十大领域”计划,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势在必行!而此种转换的根本是什么,是人才的抢夺!
无论发展何种产业,达到何种规模,是迈向经济强省还是创新转型,无一不需要人才;尤其是尖端技术的扶持,既然经济总量已经走在前面,那么引领某些产业的发展也应该要引领前沿。
产业层面
这个跟人才层面是有很大部分重合的,如人才里面所说,要建立健全各个行业,这样才能吸收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地方政府更应该鼓励和督导细分行业领域的发展,毕竟做大是一个层面,而做精更是一个层面。从当前技术发展来看,大企业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在某一点上可以媲美国外,可以将基础研究进行到相当透彻的境地,没有点工匠精神是做不到的,这种造福后代的事情是我们当代人必须要完成的,而不是依靠下一代来进行这工作,技术的积累本来就非一朝一夕,所以我们要争当代,不耽误下一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所在。建设强大的祖国和建设强大的省市从根本上是一个道理,良性有序的发展才是我们当下所必须的。
另外,产业布局也极大的影响着发展层面,山东省最新产业规划。
可以看到,政策产业上已经在行动,但如何做到有效的执行,仍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仅是政府面上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在实处,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真正的得到实惠。
地市层面
虽然整体山东虽然GDP领先,但是发展不均衡也是制约因素。各不同地市对于当地的产业布局,经济政策,企业优惠等等都在左右和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众多环渤海圈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已经开始摆脱土地的制约,旅游产业也是越来越繁荣。而大多数沿海城市也正是本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本位思想进行经济发展,胶东生态圈因为环境和温度的适宜引领着众多养老户前来,青岛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港口的推动,相比而言,省会济南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未能抓住机会,莱芜的撤销将进一步扩大其地域,但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依靠纯地理优势,更多的要依靠当地的企业。
雷声大雨点小,越往下走越可以看到基层的真实面貌,没有在基层呆过的不足以知道基层的辛苦,上山下乡的时候,知青在行动,而现在的真是状况是否又有人真正的调查过?遍观农村,三十岁的农民已经很少见,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刺激农业创新,不同市级单位又该根据实际情况如何导引,这些听起来好听,可实际执行的情况如何能够上达上级领导,又真实贯彻下来的政策怎么能让农民享有真正的实惠,仍然是个热门的话题,而不是生活!
如此,不做枉自非议,毕竟领导干部的事情又如何仅靠一人之言揣测!
而有关更深层面的政治层面,不做任何探讨。
落到实在的是,离家多年的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回归故里,是在外地奋斗到退休然后回老家享受家乡的退休政策还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家乡提一点宝贵意见,然后为齐鲁贡献自己的一丝微不足道的力量,然也足够!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开放的山东,一个进取的山东,一个兼容有序的山东,一个海纳百川的山东;这是众多流浪在外的山东人的梦想,也是在内山东无数人的渴望!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见解,轻喷!
文章首先公众号“车研”,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