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火勺
如果说夜宵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灵魂,那早餐就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我是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很久的铁岭人,每一次回老家,第一时间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去吃一顿火勺羊汤。
一迈进店里,鼻子先闻到大锅里翻滚的羊汤蒸发出的淡淡膻味,配上火勺的油酥香和土烤箱里噼里啪啦的柴火声,一秒就把我的从北京的三环路上拉回到铁岭。
“10个火勺一碗羊汤不放葱多放香菜在这吃“” “好嘞,10个火勺一碗羊汤不放葱多少香菜在这吃”老板娘的脆声儿重复了一遍我的话,伙计们立即接收到信号开动。
羊汤先被端了上来,铁岭的羊汤讲究的是鲜而不腻,奶白色的汤上没有多少油花,但喝起来鲜香至极。盐、胡椒粉、味精、酱油、醋、辣椒面摆在桌上,味道全靠自己的手感。放完了盐和味精,我喜欢多撒一点胡椒粉再加一点辣椒粉,搅拌均匀喝上一口通体舒畅。
一边喝汤暖胃一边看着大师傅烤火勺,大师傅正在拿竹夹子给火勺翻面,手速之快,只见一个个火勺在烤盘上飞起落下。听见我说的那句,立刻把10个金灿灿的火勺弹进盘子。
新出锅的火勺用筷子头往上敲一敲,会发出砰砰的声音,表皮金黄酥脆,一口咬下去脆而不散,从咬下去的缺口能看出饼皮数不过来的层次。牛肉大葱的完美比例配上酥脆的口感和油酥的香味,汇成了我这个铁岭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味道,简直是一口归故里。
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我走遍了南北也没有吃到过同样的味道?火勺长的就像缩小版的馅饼可为什么口味天差地别?
我一边吃一边跟旁边剥蒜的老板闲聊,狠狠的夸了几句老板的火勺好吃,老板就把做火勺的秘诀跟我说了一二。
好吃的火勺一定要外皮酥脆,酥皮的秘诀一就在于面中揉入的“牛油酥”。油酥由熟的大豆油和牛油按比例调和而成,烧热后加入面粉配上一点十三香搅拌均匀,就成了一碗金黄色油酥。
酥皮的秘诀二就是揉面。面醒好后,揉一揉,让面醒开,擀成一张大饼,把做好的油酥均匀的铺在上,顺边卷起,再擀,再卷起,再擀,再卷起。这个擀和卷的不断重复就是酥皮层次丰富的秘诀。
牛肉火勺的馅主要是牛肉和大葱,大葱最好选用铁岭本地产的大葱,铁岭本地产的大葱,白长味儿正,较好的祛除了牛肉的腥膻。我吃过很多牛肉馅饼喜欢用牛肉加洋葱一起,但牛肉火勺一般不会使用洋葱和馅,因为洋葱相比大葱水分相对较多,经高温烤制后出水较多,影响火勺酥脆的口感。
最后一个秘诀就是土法烤炉。土法的烤炉一般配置在堂食的门口附近,挨着近的几张桌子会感受到热气蒸腾。烤炉底座用红砖垒起,还得能烧柴火。内放几张像抽屉一样的大铁板,也不知道是原本颜色就黑还是被烤黑,铁板们都黑的发亮。大师傅熟练的拉开又合上一个个抽屉,看见到火候的火勺就迅速翻面。一个成功的火勺背后真是经过了千百次的锤炼才变得酥脆可口。
据说一个人的口味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的,无论去到天南海北,最想念的就是这一口家乡的味道。每次离开铁岭,我都要打包上百八十个火勺,回到北京的家冻在冰箱里。每次想吃用烤箱热上几个,只要吃上一口火勺再喝一口汤,我就知道,我离家不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