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个人成长这个问题很难讲。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经历,看看能不能找出来一点共性的东西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我觉得更适合开个茶话会之类的活动,大家坐到一起,各抒己见,一起讨论。
回顾自己的个人经历,我觉得能力模型贯穿了整个过程。我过往的很多疑惑迷茫,最后也大都划归到能力模型这个方面来了。当然了,能力模型也不是个人成长的全部,但是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今天分享一下个人关于成长和能力模型的一些思考。
目的: 让大家理解什么是能力模型,以及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重点:
1、什么是能力模型
2、能力模型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3、不同阶段不同的能力模型
4、个人成长的一些思考
附加作业:
通用前端能力模型
几个疑问:
- 如何定义成长?
从业经验久,项目经验多,能力就得到成长了吗? - 能力提升,是哪些能力提升?
对程序员来讲,编码能力是能力,那写文档算不算能力?工作沟通算吗?还有哪些能力?
不断地学习新框架,我的能力是不是就不断的提升? - 如何划分初中高级技术人员?
不同等级的程序员,边界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标志?
不同等级的能力模型是什么样子的?
前端会vue,后端会node。前后端一把梭。我都是全栈了,我是高级开发吗?
很多人可能一直被上述问题困扰着,思前想后也想不出什么头绪,和人讨论的时候也是说什么的都有,感觉得不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其实在考虑上述问题前,需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
- 你认知里的能力模型是什么?
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按照个人经历来看, 在任何团队和组织内,都会有一套用来定义人才的能力模型。 有的会总结后明确的展示出来,有的是隐式的,大家默认的(更准确的说,是领导默认的),但总归是有的。不同的公司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的能力模型不一样;同一组织内部,不同等级的人,也有对应的能力模型; 从个人角度来看,能力模型也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认知:
从不同的组织看能力模型
创业公司
一般技术人员结构5-10人。
大家聚到一起办公,努力开发一个项目。这个时候对人的要求就是希望可以过来干活,能实现更多的需求。能实现的需求越多越快,就认为你能力越强。
也不需要开会,也不太考虑质量问题。功能实现了,发布上线了就可以。这个时候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就是要会的多。因为日常除了需求开发还会让你自己测试bug,让你发布上线,甚至可能让你自己p图,写需求文档。对于工作质量的标准,大都是实现了就行.
特性:“一”字型人才。工作的多面手,一个人扛所有,啥都会干,杂而不精。就像下图,一个人承担所有
技能: 框架使用、打包发布、运维、测试;
初具规模的公司
视角切换到发展相对成熟的公司,一般技术人员在50-200人之间。
这个阶段的公司,开始对于技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人员充足,不再需要某个人啥都会干,分工相对比较细致,需要你的工作产出质量更高。
特性:“T”字型人才。广度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够用即可。深度上有更高的要求,要有专精项。团队工作像下图中的链条,每个人都是其中一环,大家一起承担更重的任务.
技能: 框架使用;打包发布;运维;测试;
基础扎实、源码解读、架构设计;
大公司
一般技术人员在1000人以上。
这种公司项目众多,组织结构复杂。工作开展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每个人都仅仅负责工作中的某个缓解(螺丝钉),可能需要频繁开会对齐工作,对工作产出的细节和质量也要求更高。另外需要有人能主持大局,推动项目推进。项目经理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特性:“井”字型人才。一专多能,甚至是多专多能. 除了在技术能力上的广度和深度有更高的要求以外,会有更多软技能的要求,团队合作多于孤军奋战。在大公司的团队更像是工作到一搜航母上,看一下下图的航母.
技能: 框架使用;打包发布;运维;测试;
基础扎实、源码解读、架构设计;
方案设计、文档编写、工作推进;
但是不要小看这里的螺丝钉:
随着规模的增大,后续能力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后面的一般是是可以向前兼容的(个别应届毕业就去互联网大厂,然后后面再去创业公司,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特例)。
通过这几个例子的对比,大家应该也能猜测一下不同公司的社招面试标准.
另外也有一些小公司,标准会比较高.这种在我眼里看来是更有成长机会的优质团队.它会给你制定更高的工作要求,也能提供相对应的工作环境.更利于个人提升.
在同一组织内部看能力模型
不同的岗位匹配不同的能力模型。如产品经理、UI设计、技术开发等 同一岗位不同等级匹配不同的能力要求。初级、中级、高级、资深等
比如常见的阿里的P序列、腾讯的T序列、百度的T序列 美团的L序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89%8D%E6%A2%AF%E9%98%9F/5241745?fr=aladdin。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呈一个阶梯状。
看一下阿里的P序列的内容:
从个人视角看能力模型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通用能力模型
通用能力模型,和具体组织无关,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取决于你个人职业规划,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比如有些人就喜欢搞技术,那他的能力模型里,技术能力的占比就会明显增多。有的人职业规划是想转管理岗,那么他的模型里除了技术能力外,管理相关的能力占比就会增多。
与组织关联的模型
人是社会性动物,是很难脱离组织而单独存在的。哪怕你是一个组织的创建者,也需要考虑当前组织需要你做什么。只是相比普通员工,创建者的自由度更大一些。普通员工的能力模型,也是需要考虑,当前所在的组织内,需要你做什么,对应的能力模型是什么。比如有人热爱钻研技术,对管理不感兴趣,但是由于当前组织需要一个技术实力优秀的管理者,想让你转管理。这个时候,一种方法是拒绝,坚持专注于技术,另一种就是要调整自己的想法,除了技术能力外 要补强一下管理相关的技能。如果一边坚持专注于技术,不做相关管理能力的补强,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暴露出当前个人能力和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通用能力和组织要求的能力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我们现在回到个人成长这个话题。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就是个人能力模型的演化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于如何成长有一个具体一点的概念。
个人成长中,除了确定能力模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
成长欲望、成长目标、成长计划、成长行动、效果反馈
这里面,成长目标是我个人在过往经验中觉得最值得拿来分享的一部分,所以花了不少篇幅。
先分析自己的能力现状 确定目标能力模型 对比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异 查缺补漏
成长欲望
问一下你有没有强烈的成长欲望?
促使你想成长的动力是什么?升职加薪? 应对35危机? 大环境差,不被裁员? 怕被同学朋友落下,不落于人? 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成长是政治正确,别人要成长,我也要成长?
目标明确
能力模型要清晰。这里就是我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能力模型的原因,我想确保大家能理解模型,这样才能更好的给自己确定个人目标。好的目标是很重要的。在错的方向上越努力,错的越严重。
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梳理出自己清晰的目标能力模型
脚踏实地
会有各种困难,也会有各种干扰。大家可以把成长看成西行取经,也会有九九八十一难的。
注意:模型发展要渐进式的.不要好高骛远
补充
附几篇关于能力模型的文章:(部分链接在云桌面和工作桌面打不开,需要切换到个人桌面)
https://juejin.cn/post/6948977407676121124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820055
http://iperson.uml.com.cn/SE/qualifications.asp
https://www.cnblogs.com/zgynhqf/p/6695435.html
https://www.jianshu.com/p/ad36091f919f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46594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620288
https://blog.csdn.net/chengjun_java/article/details/107344066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71522
通用前端能力模型(附加作业)
说道这些,大家会不会想,我们这边,大概能力模型是什么样子?
目前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公司层面暂未明确定义前端开发的能力模型. 这有好处也有不好的.
不好的是现在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标准.大家有点无从下手.
好处就是我们自己暂时内部可以先定义一个版本,我们内部使用.
大家可以参考上述的几个例子,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觉得哪些能力在这边是有必要的?
然后想一下自己打算用什么标准来要求自己?
试着分析一下自己的能力模型
我尝试总结出一个答案,给大家一个参考,后面再来分析:
https://www.jianshu.com/p/a3a4256df16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