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想法
人气、人心,何以修心?

人气、人心,何以修心?

作者: 溪谷流音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13:37 被阅读4次
    人气、人心,何以修心?

    前两天,遇到一位认识的人。通常人们把认识久了的人称作朋友,姑且称之为朋友吧。

    两人见面,含笑寒暄。未已,朋友脸色已变,开始向我发起牢骚来了。说的是某协会内部如何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想是对方把我当作发泄心头闷气的对象了,却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

    人生在世,自有作人的气场。阳气与阴气乃性别之气,男性阳为主,女性阴为主,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刚柔硬软之异。阴阳两性互为生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性别之外,还有为人之气。为人之气分为正气与邪气。正气如欢快、兴奋、喜悦、表扬、赞美、知足、求知、谦逊、礼让、勇敢等等;邪气如气愤、哀怨、愤恨、嫉妒、抱怨、愁苦、贬低、诋毁、漫骂、贪欲、傲慢、霸道、胆怯等等。

    为人之外,还有心灵之气。心灵之气分为清气与浊气,或叫秽气。清气如睿智、聪敏、健康、秀丽等等;浊气如奸诈、狡黠、病痛、丑陋等等。

    不论阴阳之气,还是正邪之气,亦或是清浊之气,都通过人的眼神、表情、神色、语气、话语、行为,甚至处境、衣着打扮等,向四周散发着辐射着。并对在其覆盖的范围内的人或物持续地产生作用。

    但凡抱怨诉苦之时,由说话者眼神口气话语中逸出的都是阴晦之气,属污秽邪气一类,一旦中招,会影响他人的心境,继而会影响身心健康。而抱怨诉苦者则因了晦气的散发,反而会有心情舒畅、精神振作之利。所以,为保个人之身心健康,当应远离污浊之气,除非万不得已,如为职业所困。

    虽然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怎奈每每被人视作知心朋友,充当发泄对象,心又软得不能见死不救,只好随时随地都在万不得已之中。事情往往如此,越是愿意解人之难,越是有有难者纷至沓来,好象你脸上有金贴烙印似的。所幸在以往的岁月里,学会了如何在如此环境中避免自身受过多侵害。尽管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免的。

    朋友把小小一个协会看得好象比天还大,发生的一切都像似雷霆万钧。至于吗?一个协会而已,都是自己看得太重,气便来得重。末了,朋友说:一和他们讨论,准气得要命,那些人徒有硕士博士之称,哪里有点做人之相。

    我这厢便笑了,万相皆空,况乎人相。你何苦执着于把他们看作你认为的那种有人相的人呢?趋名图利本就是人相,否则,你研究佛法干嘛。

    朋友接着又说,看他们打着为新移民服务的幌子,向政府索要资助。可根本就是为他们自己的名利地位盘算,一点正直之心都没有,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气、气、气。你可是自称满腹六祖经纶哪,怎么也这样对“正直”一念把持不放呢?人生八苦有怨憎之苦,你虽不憎,但却有怨。怨憎之外,还有求不得之苦。你苦就苦在求别人之正直而不得。你之所求,又与他们之所求有什么区别?不过一个为名为利,一个为正为直而已。铲根刨底,求正直不也是为名而求吗?他们贪名求利,为一己而已,而你的正直之争,既要自己正直,又要别人正直。你贪得之心实在比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也要比别人苦得深了。

    风飘飘,还是旗飘飘?六祖说是心飘飘,所谓仁者心动。哈哈,好。先放下六祖,回去看看《华严经》,参悟一下人心吧。

    可心动又何来呢?六祖未说,《华严经》未提。修佛先修心。这点,似乎人人皆知。但也有所不知,禅师未必说。待我说于你听。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修佛先修心,修心先修耳目。修耳目乃修心的前提,可曾听禅师提过?所谓修耳目,即是指,修目,要修到视而不见;修耳,要修到听而不闻。如此,修心自在其中。

    (题图:溪谷摄于多伦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气、人心,何以修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mn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