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次我问过老公,你希望你理想中的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公说他希望他理想中的妻子应该是一个贤妻良母,他希望我能在家里做更多的家务,比如帮他洗内裤什么的。我当时听到他这样的诉求,觉得很委屈,很不可思议,我觉得自己其实为家庭做了蛮多的,但是我骨子里面却真的不愿意为他洗衣服,洗内裤,洗袜子。因为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懒得洗自己的。
过春节,大年初二一天,我看完了《乔家的儿女》这一部催泪电视剧。我突然就发现了一个原来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其实是一个还没有独立的妈宝女。我活得很自私,也很自我。
我今年35岁,27岁结婚。29岁生子。八年婚姻,6年育儿之路。老公长期在外出差。要么父母过来帮忙,要么公公婆婆过来帮忙。父母在的这些年,我除了上下班以及回家陪孩子,几乎不做任何家务。更不用说给老公多余的照顾了,我心态上跟个小宝宝一样,非常的依赖父母。偶尔做一次菜,洗一次碗,都不太情愿。把父母当成自己随叫随到的保姆们,各种指派,抱怨不满。
但其实我已经结婚8年了,这个小家庭我才是女主人,这是本来就应该我自己来操持的小家,爸爸妈妈们有他们自己的家,却背井离乡来帮我操持这个小家。
老公在外地工作这么些年,我从来没有帮他好好的整理过衣服,买过衣服。他每次回来想吃我烧的菜,觉得妈妈烧的菜没什么味道,我也自己偷懒不愿意为他下厨。他说过,想让我帮他洗羽绒服,可是我却假装自己很忙,最终还是他自己洗了自己的羽绒服。我当时心情是窃喜的,哈哈终于不用让我这么累了。但现在想来,自己的确有些自私。
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是需要一颗恒久的耐心来应付的,而这个耐心发源于我们对一个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己的爱。活了35年,我会发现我慢慢找到了对自己的爱,但对别人的爱,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因为我可能还活在一个被爸爸妈妈保护的小宝宝状态,我还在依赖着爸爸、妈妈、老公。遇到事情就找他们。没有办法获得自己独立处理事情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拥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去爱别人。
我在情感上依赖我的父母和老公,依赖心理学,这其实是一种束缚的开始,我总是依赖着别人给我快乐,这种内在心理上的依赖让我变成了奴隶。如果爸爸妈妈或者老公说了一些伤害我的话,或者用难听的话来骂我,我就会对他们生气,这种反应便是出自依赖的反应。爱一个人是他,即使他不给你任何回报,不跟随我,不喜欢我,我仍然爱他。而我的爱永远被焦灼、恐惧所限制,这意味着,其实在我的内心我也是依赖着他人的,我其实是希望被爱,我并不是爱了别人之后,便把他留在那里,我同时还要求回报,在这个要求之中,我就变成了依赖的人。
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被买卖的东西,那显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我给予了你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让我自由。
所以,我可以认真的去思考一下,我到底是爱着我的父母,爱着我的老公,爱着我的儿子,还是我只是在心灵上依赖着他们?只是渴望从他们身上获得爱获得回报。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都有对别人的依赖和需求,我也会顺理成章的依赖着他人,让父母在我家伺候我,照顾我的我孩子,找老公要生活费。有时候我又能够感受到自己对这种需求和依赖的抵触,我也能感受到我爸妈对我依赖的抵触,我老公的抵触。因为没有谁愿意一辈子被人依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