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几天,终于把产品家祖传的“6本产品秘籍”相关章节看完。一般而言,读书之后是不是应该写一篇“读后感”什么的?可是,纵然有文思泉涌加持,依然无法动笔写出心中所想。
正所谓——
“历经世事千万重,
喜怒哀乐集一身。
文思泉涌写不出,
莫怪肚皮脂肪多。”(哈哈哈忍不住打油一首自嘲)
实在是恼火,而精神也变得萎靡,四肢无力感越来越强,是否要放弃了?
时间终于来到公元前2017年7月28日晚上23点零几分,那一刻我刚好把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纪念版)》翻到263页。说时迟那时快,宛如一击闷雷,把我从梦游境惊醒。眼前的一段比较长的文字,居然让我仿佛有了灵感的方向,但是还不是很确定。随即我又陷入一阵沉思,静静地坐着,静静的,时光一点一滴地溜走——大约有40分钟过去了...对!这次就写它了。
结果,洗澡出来就呼呼地睡着了!我...
一、下面进入主题
那段文字原文是这样的:
“仓储:就是仓库;
运输:就是货车司机与车队;
场站:就是停车场;
货代:这是传统物流产业链的核心,掌握了关键的货物信息,知道有哪些货要从哪里运到哪里,也知道哪里有货车可以用。
分析下来...我们觉得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于对信息的整合管理能力上,而前面三者都是基于很专业的传统设施的,所以暂不参与,只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方法。而对于货代,其所做的事情正是我们擅长的信息管理,也就意味着将来最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调研工作让我们发现,货代是如此的强大和重要,而运输队信息化的接受度又如此低,以至于一开始根本不能去挑战,所以最终,我们觉得最可能的切入点是在货代与货主之间搭建物流平台,让这两者更好的交换信息。当然,最终目标是取代货代,让有货的货主和有车的运输直接在平台上交易。但就算这个最靠谱的切入点,通过我们分析,觉得时机仍然不成熟,市场和用户都还需要成长几年,所以这次预研并没有启动产品。”
这本书初版是在2010年4月,现在读来(而我这么晚才读到)依然觉得震撼无比,惊叹苏杰老师的产品战略思维与眼界。“剧本早已写好,坐看风云变幻”——比如,最近几个月的菜鸟物流与顺丰快递之争的事件,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吗?
回到菜鸟物流的源起,就可以看得更明白了。如书中所研究的产品定位,菜鸟物流最终的目标是“取代货代,打造让货主与有车运输直接交易的平台”,这就需要积累海量数据信息(书中提到政府的利益点也是掌握数据)。
通过多年的努力,菜鸟物流总算把中通、圆通、申通、汇通、宅急送、优速、天天、韵达等物流快递都网罗在一起,眼看伟大的梦想即将要实现,偏偏这个时候杀出了一个顺丰!
话说顺丰与菜鸟物流也一直都有业务合作,最终却因为一个数据分享问题,爆发了战略利益上的重大分歧。不是不爆,只是迟早的问题。菜鸟物流的定位就决定了它必须要迈过去这个节点,而出于战略生存的警惕与担忧,顺丰方面迅速叫停相关合作。正如京东强哥所直言:未来的快递局面将是京东物流,顺丰与菜鸟的三足鼎立态势。刘老板目光如炬,看破世间真相,小弟佩服!
其个中乾坤,在此不一一赘言了,之前网络上已经有大量的分析文章了。
二、产品概念塑造
从上面一段苏杰老师非常无私的,产品概念塑造的实战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产品经理是怎样平衡几个关键要素。如竞争优势,核心用户(靠谱切入点),刚性需求,典型场景。当然还有诸如前期调研,问题确认,产品(机会)评估,产品初步验证,产品进度等等。
1、竞争优势
如上文的“我们觉得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于对信息的整合管理能力上”,它又与阿里集团的云信息平台战略高度一致。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是谁”,认清自己的长板。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我不知道优势在哪里,又认为做什么都可以(或什么都要做)。的确,以阿里集团的财力,想要把“仓储”,“运输”,“场站”等三块都做了,不是不可以。像京东,就是自己打造了整个物流体系的闭环(所以他现在有底气对菜鸟说三道四了吗?可不是!)。因为涉及了战略统一的问题,聚焦所有力量到一个方向,效率是很高的,竞争的壁垒更高啦!
不少中小企业喜欢采取多业务形态,虽然某些业务根本想不出与公司的战略有何关系,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存在——毕竟业绩不错,是一项不错的赚钱生意(先保证生存问题)。有些需要慢慢才能看出它的商业模式,比如小米生态。要知道小米被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评判说,定位不明确,未来必败云云。后来,人们才明白过来,原来小米是想通过自身的生态链,设计,技术等多方布局,打造一个类似无印良品的小米之家。未来会怎样?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话说回来,最终市场会检验你的模式,“优胜劣汰”,并推动这个世界向前发展。我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几分相似。当我们什么都想做的时候,恰好说明我们可能“样样都平庸”(当然有些是喜欢贪多),已经陷入没有一技之长的迷茫境地。或许,我们还需要时间与精力去好好打磨天赋,兴趣,爱好以及追求。
2、核心用户(靠谱切入点)
我们看苏杰老师团队的最终洞察——“我们觉得最可能的切入点是在货代与货主之间搭建物流平台,让这两者更好的交换信息”。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当初这个项目预研是你在做的,你会不会脑洞大开地想到这个点呢?在现有近似无懈可击的商业体系下,挖掘出一个全新的口子,另起炉灶并与各个单位产生新的联系,然而又紧贴自身的优势。实在是奇思妙想的好点子,所以,不得不佩服这个精妙的创设。
为什么说是靠谱的?因为首先确定了市场核心的范围,如书中说的“货代是物流产业链的核心,调研工作让我们发现,货代是如此的强大和重要”;同时也决定你将要在这个范围里面寻找的核心用户。先确立细分市场,再找目标用户。当然你可以把“货代”理解为核心用户,因为角度不一样。
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现有的商业环境下,看似没有机会了,其实创意无处不在,即使成熟的市场也不例外。活在当下,专注我们的周边吧。
3、刚性需求
有时候,刚性需求就好比我们常说的痛点,而且还是最痛的那个点;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一书中举例了一个很典型的案例(P56页)。
创业者艾伦经历过两次创业,第一次意外地获得成功,可是第二次失败了。为什么说意外呢?因为不少老板很久都没想明白自己当初是怎样成功的,却都喜欢归结于自己的智商,情商,知识,能力等等因素。殊不知外力(比如客户)帮了他的大忙,甚至有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艾伦的两次创业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次,他在介绍完产品后,询问对方还有什么需求。但是,在第二次的创业中,这个如此宝贵的经验被他忘得一干二净。毕竟成功了,人就会骄傲起来,盲目自信,无视消费者的心声。
相信很多人会想起苹果的案例。乔布斯的产品时代已经过去,果粉迎来了平庸库克的营销时代。教科书的市场营销包含了4P,其中一个P就是产品(可参考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可是,发展到现在,很多人潜意识里习惯把营销理解为推广,传播,促销,渠道,用户等,产品去哪里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库克的办公场景:一直在苦思冥想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严谨调研客户的需求点,怎样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再对比乔布斯的观点:客户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谁对谁错——可能是一道世纪大难题,至今没有定论,也许几年,十年,乃至几十年后会有,或许没有。可是,我们能够隐约感觉到天才般的产品经理正逐年减少,仿佛人类走在退化的道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