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语花想法读书
《爱与岁月: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书评

《爱与岁月: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书评

作者: 失落的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4-04-25 20:52 被阅读0次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系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斯蒂芬·A.米切尔写的一本有关亲密关系中激情如何保持生命力?的书。全书分为六大章节,层层递进为我们展示了浪漫爱情的各个主题,依次包括安全与冒险,性存在的奇妙环路,理想化和幻想,欲望之中的攻击,恋爱中的自怜和愧疚感,以及最终对浪漫的意志和建构。

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激情浪漫的由来,第二部分介绍在浪漫亲密关系中出现的常见阴暗面,例如攻击,自恋,愧疚等,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来重新认识和建构我们的激情浪漫。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详细描述并揭示了我们人类在浪漫爱情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激情欲望随着时间的前进而趋于降级甚至趋于消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作者介绍了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我们人类体验是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构建,而性存在体验则是这一环路中最奇妙的一个。通过性存在我们互相吸引,却因为婚姻所固有的确定感和永恒感这一幻象造成了我们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来看待对方,而不是恋爱期的新奇。因此,理想化是浪漫爱情的核心,是“魔力”的源泉,也是它脆弱易碎的重要根源之一。理想很容易破灭,于是乎魔法消失、戏法暴露。这种浪漫和理想化可以以一个更加宽广的笔触来进行勾勒,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家庭概念的出现,儿童地位的上升,自恋等等那种唯一性得以显现。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鹰派和鸽派对人类攻击的争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展现出因为有欲望就会有依赖,而依赖则会带来愤怒和攻击。在浪漫激情的过程中,双方两人往往会陷入自怜和愧疚感的陷阱。自怜指向自己,因为我们否认了自身的脆弱,自怜能让我们更加的,愧疚则指向对方,因为有愧疚感我们才会有责任。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以交际晚会为例,通过存在主义理论提出我们的意志在前景,背景,和场景之外情况,而当亲密关系处在背景之中时也许是最自在享受的时候。而通过这种反思形式的体验形式进行持续不断地把模糊难懂且零碎易破的心理过程塑造成由自己主导的、复杂又令人惊奇的生命。

二、我的感触

1. 认识自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认识自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因为认识某个版本的自己会成为个体的心理防御,阻止自己认识其他版本的自我。因此,在当代精神分析的术语里,与其说认识自己是一个需要达成的目标,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持续沉浸其中的过程。

因此,我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为受到社会约束的有性生物。开始时我们是身体/社会的生物,且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性存在是深度的文化现象,正如它也是深度的生理现象。人类的性存在产生于关系和语言的背景之中。

在《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也有认识你自己,脱离了童年期那种英雄思维后,重新审视自己。

2.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对人类语言认知的洞见。

人类也是会生成语言的生物,在行为主义的兴盛时期,人们假定语言是一种为了某个目的且得到强化后才出现在个体身上的工具化行为。现在,人们通常认为语言是大脑自带的功能,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因此把语言描述为一种本能。人们天生知道如何说话,好比蜘蛛天生知道如何织网——因为蜘蛛有蜘蛛的大脑,而蜘蛛的大脑给了蜘蛛织网的冲动和能力。

每个人出生就已经拥有了画画的颜料,但是这些颜料需要我们社会的塑造,才能组合成一副精彩的画卷。这里说的颜料就是我们的神经,但是这些神经还没有连同,只能等待着社会文化的塑造才能完成,好像社会也是我们的子宫,我们在这个社会子宫里进行二次成长。

3. 正确看待自怜和愧疚。

真正的悲悯必然意味着带着同理心接受自己的痛苦,这些痛苦是由超出自身控制的外在事件和力量导致的。没有了悲悯的体验,就是在欺骗自己,否认自身的有限性、局限性以及终有一死的命运。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是有限的,但是接受这点很困难。

同样,真正的愧疚必然意味着接受责任,接受自己曾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痛苦且需要承担责任。没有了真正的愧疚感体验,我们就无法冒险去爱,无法允许自己去享受成功和快乐,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破坏性十分恐惧会太过巨大。

4. 承受愧疚感是心理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精神分析师汉斯·洛瓦尔德(Hans Loewald)引进了一种不同的解读。洛瓦尔德认为,“童年愧疚感仅仅源于孩子头脑中的幻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洛瓦尔德从代际斗争的角度来看待俄狄浦斯情结,认为儿童必然会杀死父母身上的某些东西,这不仅是在幻想中,也是在现实中。年幼的儿童需要被全面照顾,因而在儿童体验中,父母通过这种提供充满爱意的养育变得鲜活起来,他们是特别重要和珍贵的。但是,持续成长着的儿童需要放弃这种关爱,需要“杀死”这样的父母。无论看到自己孩子成长时有多么高兴,父母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更早发展阶段必然包含的快乐和责任。父母总是充满着矛盾地退出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过程,并且这个退出并不简单优雅。儿童也需要为带来自身解放的自由而斗争,他必须在推开父母的过程中尽一份力。

5. 人类体验是被建构的。

承担建造工程的是“三只小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一只小猪用稻草建造了房子,另一只用树枝,还有一只用砖块。三幢房屋都建造好了,所使用的建造材料也给房屋带来了非常不同的特性——同样也带来了特定的限制。

房屋并不由材料决定,但受到建造材料特性的限制。同样,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用大理石来雕刻了作品“大卫”——大理石并不决定雕像的模样,但肯定对雕像的最终形态产生了促进性和限制性的影响。如果这座雕像是用黏土、钢铁或者积木做成的,那么它看起来将会非常不同。房屋和雕像都是被建造出来的,但是建造时所使用的材料限制了其可能性。

同样,人类体验也是被建构的——在意识层面、前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它由许多体验维度构成:感知、记忆、想象、可获得的文化形象和神话、身体感受等,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体验的每一个维度都对其所能建构的东西的范围施加了限制,但任何一者都不是结果的决定因素。

三、本书特色

每章介绍的案例很不错,很生动,有很大的代入感。

语言风格比较细腻,用词很优雅,语句读起来很美妙。

短小精悍,信息含量很大,思想也有洞见。

四、我的看法

这本书只有200页,12万字,但是看得依然吃力,完整看完两遍后,整本书几乎画满了线。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不太连贯,比较散,没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每章都有交叠的部分,这给读书感觉很混乱。

本来想把这本书定位为2024年读过最好的书,但又想到它让我看两遍依旧不太理想,只能算是待定了,思想太过深刻反而不能深入浅出是其硬伤。整体来说,收获挺多。

相关文章

  • 爱与岁月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带着岁月下爱情如何保鲜和长存的困惑在读这本书,希望能找到答案和秘方。所以这个过程中,会感...

  • 爱与岁月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 作者:斯蒂芬 A 米切尔| 美国精分领域重要的一位学者 纽约大学心理治疗与精分博士后项目培训...

  • 弗洛伊德经典作品集.epub+mobi+azw3

    简介: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 《梦的解析-插图版》 《性学三论与爱...

  • 精神分析这点事||治疗目标:潜意识内容意识化

    精神分析式问询的特征就是潜意识内容意识化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是精神分析视角下整体的治疗目标或是治疗思路:能够提高...

  • 聊聊斋,谈情结之《美人首》

    聊聊斋,谈情结之《美人首》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美人首诸商寓居京舍。舍与邻屋相连,中隔板壁,板...

  • 苦月亮

    精神分析视角下很精彩的一部影片,全片在最后来了个巨大的反转。女性在和母亲真正融合后,分离与整合也得以实现。 影片从...

  •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心理治疗

    精神类疾病的产生原因,在不同的理论体系内有不同的假设。 认知疗法认为,疾病来源于认知扭曲;人本主义认为,疾病来源于...

  • 2020-12-04有书 刘编辑讲拆书稿day 05

    拆书稿与书评的区别: 书评以“我”的视角打开这本书。 拆书稿要完全忠于原书。关键不是你的语言有多优美,而是能不能站...

  • 熊玲: 以自体主客体关系,直面“内心与外部人际模式”

    ——用主体间精神分析的视野,治疗存在性不安(5) (续 前) (二) 以自体主客体关系为视角,直面——内心与外部人...

  • 聊聊斋,谈自我之《犬奸》

    聊聊斋,谈自我之《犬奸》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聊斋志异》 原 文 青州贾某,客于外,恒经岁不归。…… 蒲松龄《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与岁月: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pw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