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偶遇一对母子,妈妈送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去幼儿园,和他们擦肩而过时,妈妈正巧对孩子说“你要乖乖听话,好好表现呦”。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难过。
没有回头看这对母子,但从声音判断一直都是妈妈在叮嘱孩子,而孩子却一言不发。
这应该是每一位妈妈都对孩子说过的话,对孩子的关心呵护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为何?听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点没觉得是鼓励、暖心的话语,反而是阵阵悲凉。

前不久,扎克伯格的二女儿出生了,小扎毫不掩饰爱女之情,发文庆祝女儿出生。



不难看出,小扎像所有的父母一样,爱自己的女儿,不同的是他对女儿的期待,或者是对女儿童年的期待,不是学口算,学钢琴,学芭蕾,学游泳,学认字,不是做一个通晓琴棋书画的神童,而是做一个“平凡”不起眼的小孩。
他希望孩子“玩旋转木马”“奔跑”“睡觉”“把所有你想要的叶子放进你的桶里”“世界是个严肃的地方,所以要腾出时间出去玩”
多么温暖的字眼,多么温情的画面,读他的信,我的心都被融化了。
“世界是一个严肃的地方”看来这是全世界父母的共同认识。但为什么小扎等等欧美的父母不急着把孩子送上这“严肃”比拼的世界?反而是我们从胎教开始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孩子恐怕是全世界最累的小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每到周末,节假日,你能看到几个学龄孩子在尽情玩耍?我敢说,很少,几乎没有,因为他们都在各类补习班里,有自愿去的,但恐怕更多的是被送去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孩子和外国孩子的区别?不是身高体重,是精神状态,我绝不崇洋媚外,但事实是,外国绝大多数小孩比我们更阳光,更健壮,更成熟,更朝气蓬勃。而不幸的是,我们的孩子,精神状态萎靡的多,请原谅我用了“萎靡”二字,他们多数人是不得不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就像我们大人嘴里说的“很多人25岁就死了”。而我们的孩子们10岁就死了。
外国孩子中小学几乎都是在玩耍,我们却是在拼“成绩”,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完美式”的,
我不会的,你要会
我没有的,你要有
我没见过的,要创造条件让你见
所以中国父母会感叹“月入三万不够孩子暑假费用”,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论话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一键定制之后,孩子就可以拥有高学历、高颜值、高智商,爱情事业双丰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如果有这样一个按钮,第一次冲上去的一定是中国父母。

都说孩子是种子,所以不同的种子会有不同的花期,会开出不同的花,不要看到别人的花开了,就焦急,也许你的种子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颗大树。
说的多好呀!
今天,我就特别想抱抱儿子,像抱小婴儿那样的抱抱他,快160公分高的儿子已经不那么乖的躺在我怀里让我抱了,可我却怀念他小时候的样子,虽然那时我会常常抱怨抱他“好累”;快160公分高的儿子已经开始变声了,可我却真的怀念他奶声奶气的童声;快160公分高的儿子已经不愿意和我一起逛街了,可我却怀念他小时候带他逛街、玩耍的样子。
所以,我要好好的拥有他,做他身边的太阳,给他阳光,照耀着他,就足够了。
儿子,你要慢慢长大~
我,要慢慢变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