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父母要去还回来吗?据说,会解答本题的人是大神的级别。
01、有人答曰:要。
孩子被人欺负,无论是被人骂了还是打了,做父母的得知后,肯定十分心疼,会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被骂与被打的程度,心生焦躁,只有用打回去或骂回去才能平衡。
不然父母会担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孩子也会在一次次被欺负中,变得胆小懦弱。是可忍孰不可忍,应该以牙还牙,给施暴孩子一个警告。
以上这种解法叫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记得班上有两学生,男生伟女生怡,有一天下课,两人疯闹玩。女生去打男生,男生身子一让,头撞到了门框上,合该倒霉,竟被门楞撞开了一条大口子,鲜血直流。我赶紧带男生去医院缝了三针。本来不想告诉家长,他们知道后,一定会情绪激动,把事情弄复杂。可是,这男生缝好针后,头上缠着绷带,如何瞒得住家长?于是我打电话将事情告诉了男生的妈妈。
打电话时,我措辞谨慎,委婉恰当,事情仍变复杂了。伟的妈妈当即带上一纹身壮小伙,在学校大吵大闹,学生不上课出来围观。她嫌不够,还冲到教室里去,要打女生怡。全班学生无声地看着她闹。那个时候,我尴尬极了。
后来,闹腾了几天,终于以种种苛刻条件平息了这事。
被打后打回来,孩子打痛的地方就不痛了吗?吃的亏扯平了吗?否否否。还回去痛快一时而已,一干旁人却添了许多心堵。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此解一般,不宜作为示范。
02、有人答曰:不要。
董老师的儿子胜,从小就长得斯文秀气。有一次,和小朋友做游戏的他哭着回来告状。原来,几个小朋友比谁跑得快,跑了几次,胜老落在后面,被其余小朋友笑话了。
董老师呵呵笑了,他说,你把身子一转,朝后跑,你不就是跑得第一了吗?
听了爸爸的话,小胜破涕而笑,又快快乐乐与小朋友游戏去了。
董老师竟然能这样哄好孩子的委屈,长见识了啊!
岚与潭是同龄玩伴,岚是个小女汉子。有一次两个小朋友起了争执,岚拿着一块小尖石头朝潭打去,正打在潭头上,头打破了,看见了白森森的头盖骨。
岚的妈妈着急地要送潭到医院打破伤风,可是被潭的妈妈拉住了,认为没必要,她自己去打针就好。小孩之间,总有打打闹闹,伤点皮流点血,一会就好了,大人不用大惊小怪。
听了潭妈妈的话,岚妈妈只剩下感动与佩服了。买上一袋果冻、薯片、牛奶啥的送过去,两小孩竟毫无罅隙,照样终日快乐混迹一起。
面对孩子受到的委屈,董老师、潭妈妈都采取了化大为小、化小为无的办法,非一颗宽容豁然之心不能为之。日常生活中,这二位也是性格相当开朗和人。
他们这种解法叫孔子的儒家思想。
被打后不去打回来,似乎效果不错,它可以作为满意答案吗?
03、打还是不打
两种方法教育出来的结果,在若干年后,对错显出来了。
前者如伟,父母身上有戾气,自己身上也沾有戾气。有一次违反校规,在校园骑电动车带三个人,放学时横冲直闯,将一女生撞倒后,置之不理,对阻止他的同学,一脚蹬去,口里还骂骂咧咧。伟俨然已成土匪,土匪在八年级时已自动退学。可惜了,伟智商其实很高,只是教育方法不妥,导致成问题孩子,有一次碰上他,十三四岁少年,烟都吸得像模像样了。
后者如胜如潭,大学在读,今年在我校实习,两人彬彬有礼,又不失男儿气概,形同绅士,惹人喜爱。
常言,事实胜于雄辩。据此,可不可以说,忍一时之气,并非懦弱,反而能成就孩子更好的品质与未来?
面对欺负,学会忍耐,也许这才是家长应教给孩子的品质。忍耐等于懦弱?纯粹伪命题。只有强势父母用打骂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才会懦弱终生。
孩子被欺负,父母该不该去还回来?事关孩子教育,宜慎重,可以听听专家意见或大家的说法。
三个臭皮匠, 抵一个诸葛亮。众人云:
弄清楚欺负原因、弄清楚欺负程度、讲明白做事方法。这三点比出气式的还回来更重要。
为人父母艰,孩子成长,三分靠自我领悟,六分靠父母教育,留一分给社会风气。
父母教育越科学,孩子成长越正确。
至于孩子被欺负,父母该不该打回来?这个问题不必纠结,相信每位聪明的父母都有大神级的答案。
家有儿女,愿每位孩子都能长成挺拔之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