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黏

作者: 云随心动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2:56 被阅读0次

    故事一:

    记得四五年前看到一篇新闻,新闻报道,一位女教师退休了,好不容易有了充足的时间,想出去旅游,到处转转,这个时候大儿媳妇怀孕了,为了照顾儿媳妇,老人打消出去旅游的想法,以后的日子里全心全意的照顾儿媳和孙子,过四年,孙子上幼儿园了,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心想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谁知,这个时候,小儿媳妇怀孕了,老太太心里叫苦不迭,考虑再三,她选择把自己的不情愿压在心底,强打精神继续伺候小儿媳妇,直到伺候完小孙子,一晃又是四五年的时间,前前后后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老太太一直在忙孩子,累的筋疲力尽,老太太感觉终于要熬到头了。
    大儿媳妇这边呢,动了个小心思,感觉老太太照顾孩子,照顾的很细心,想再生一个,她没有把计划跟老太太商量,当老太太刚刚伺候完小孙子,大儿媳就把自己再次怀孕的消息,通知了老太太,老太太感受到了一种绝望。
    老太太专心伺候孙子的期间,无暇顾及老伴,老伴为了排遣寂寞,就经常去广场跳广场舞,时间久了,老头和一个经常在一起跳广场的老太太传出暧昧。
    在这样的背景下,过春节时的那段时间,老太太在大儿媳家哄着孩子,越想越绝望,最后选择了抱着孙子跳楼而亡……。

    故事二:

    是我小姑家的故事,我小姑因为要伺候她女儿坐月子,就搬到女儿家住,月子结束,再继续伺候外孙,一住就是好几年,两代人住在一起摩擦自然很多,外孙上幼儿园了,女儿女婿暗示过小姑好几次,不用她看孩子,让她回去跟姑父一起生活,可我小姑就是不走,在看孩子的期间,小姑在女儿家附近交了一些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一些“朋友”,她们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现在小姑所有精力都用在她的“朋友们”身上,女儿家乱七八糟的,她也不收拾,她现在为了她们的宗教信仰,不回家,不管姑父,也不管,她还有一个未成家的儿子,一门心思扑在她的信仰上,天天招她的那些朋友,在女儿家聚会。                        姑父也管不了,只能听之任之。                                  小姑的女儿女婿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的,苦不堪言,想赶小姑走,又架不住亲戚唾沫星子,只能偶尔来我家诉苦,发牢骚,却也无可奈何。

    故事三:

    我怀我家二宝那会儿,在广场溜达,遇上了女儿同学的奶奶,一阵寒暄之后,转到二胎的话题上,我问她,她儿媳妇要不要二胎?老太太跟我慢慢道来,她跟我说,她和老伴自从退休,就一直住在儿子家,帮忙照顾孙女,这些年每天接送孩子,给孩子辅导作业,包括家里的卫生,都是他们老两口负责,已经快十年了,她说,这些年他和老伴已经尽到了最大努力了,,他们想把孙女伺候上到上完初中,他们要回自己家,过自己的日子,想轻松轻松,她对儿子儿媳讲,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了,我不管你们生不生二胎,我们只负责老大,如果你们想生二胎,你们自己想办法带吧,我们的身体也不行了,十年前我们可以抱着孩子上楼,十年后,我们真的抱不动孩子了。
    她跟儿子儿媳表达完态度后不久,儿媳怀孕了,儿媳再次跟老太太谈带孩子的事情时,老太太没有松口,儿媳说,你们不给我带孩子,我自己也不想带,只能去流产,老太太和老伴虽然内心有些不舍,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坚持了原来的态度。
    过了几天后,儿媳妇就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
    老太太在跟我表达这个过程的时候,感受她的一丝愧疚,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份无可奈何。

    故事四:

    有一个曾经跟我一块听课的女朋友,她对我讲,她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后来父亲选择了去外地发展,家里留下母亲;她;还有弟弟,母亲硬撑着这个家,她从小就看到了母亲的不易,为了不让母亲操心,她从小一直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没有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她对自己充满失望,感觉对母亲有一些愧疚,感觉对不起母亲,后来上了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认识了一个男朋友,两个非常相爱,母亲知道后,反对他们的交往,她不想惹母亲生气,就放弃了自己深爱的男朋友,放弃的同时,她的心也随着死了。
    后来她按照妈妈期望的样子,结婚生子,自己也创建了公司,她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中,由于长期忽视老公和儿子,老公和儿子距离她越来越远,猛然惊醒的时候,她试图缓和关系,却找不到方法,她想找到原来的自己,只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原来的自己去了哪里……。                                        我记得当时她泪流满面的抓着我的手,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去哪里了?我找不到了。我到底去了哪里……。”

    简单讲了几个小故事,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有没有一些沉重?一种陷在漩涡中相互撕扯的压抑感?或者是一种想摆脱又难以摆脱的无力感?更或者能够感受到一份生命的消耗?

    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只是这样的生命状态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想不是的。

    生命原本的样子是这样吗?

    不是,记得每个人呱呱落地的时候,生命是充满喜悦;充满荣耀的!

    有一些生命走着走着偏离了轨道,原因是什么?是“连黏”,是关系产生了“连黏”。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连黏,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医院的检查报告的结果,这个器官部位那个器官部位的连黏,症状大体都是疼或梗。

    那我们就很容易想像出,关系中产生了连黏之后,我们会压抑,也会痛,当连黏出现的时候,我们便会离开我们的中心,基本上我们是放弃自己,依附在对方的身上,形成了连黏和牺牲的模式,并且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的重复,在连黏的关系中,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拿捏不清,不知道彼此的底线在哪里。

    在日后的生命里,我们很自然的会为此做出补偿,试图重新设立界限,然而却往往会导致冲突的产生。

    这个核心的动能是源于过去,当我们的童年失去连结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连黏的模式。

    可以试着猜想一下故事中传达出来的信息

    故事一,所传达出来的牺牲模式,前一分钟,以孩子为中心,生命的动力,后一分钟内心就充满的极度的抱怨。那不是付出,那是牺牲。

    真正的付出是一种爱的行为,是一种天性,是心甘情愿的给出,不求结果。

    牺牲的表面很像付出,如果那些牺牲的背后都期望回报,这种隐晦的索取行为会使整个体验扭曲。

    故事二,小姑的女儿在上高中时,因为复读,产生过深深的自卑,这份自卑一直延续至今,她没有勇气划清自己的界限,她内在的无价值,让她太在意外界的认可,她怕别人指责她,她宁愿陷入烦恼之中,也不愿意品尝被人指责的味道和背负孝道的道德压力,她没有勇气做自己,也没勇气为自己而活。

    故事三,我非常欣赏老人的态度,老人在伺候孙女是全心全意,这个过程也就是真正的付出。她和儿媳分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都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虽然在做选择时候,由于我们长期接收到的理念会让我们觉得好像少一些“人情味”。

    但这才是正常的相处模式,我可以把爱给孩子,同时我们也要把爱给自己。

    尊重彼此独立的个体,相互依靠,却不相互连黏。

    故事四,传达出了,这位女性朋友,她一直带着面具生活,这个面具就是为妈妈活,妈妈苦,就认为自己是造成妈妈苦的一部分,她一直在背负这份沉重,自己如果过得快乐,自己就会有罪恶感。

    面具下的,才是她真实的自己,她渴望幸福快乐!当她陶醉爱情之中的时候,妈妈的反对,提醒她,是不能拥有幸福的,她又陷入小时候认知漩涡当中,为他人活,自己可以忽略,她用行尸走肉的方式阻断了所有的连接,以至于老公儿子感受不到她的爱,最后她自己也找不到自己了。

    ……

    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变成束缚,让爱成为你们灵魂海岸之间流动的大海,注满彼此的杯盏,但不要只饮其中的一只杯盏。将自己的面包赠与对方,但不是共享一块。两人共同欢唱,同享喜乐。
                                      -- 纪伯伦

    我们怎样在关系中不陷入“连黏”?我想,我想就是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还父母和孩子的生命自由。

    为我们的人生负起全责,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感觉都是我们的选择,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家庭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悟道”比“谋术”更重要,当我们面对自己,父母和孩子的时候靠的是自我的感悟与理性的升华。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在生活的关系里有没有存在连黏的现象呢?有的话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附加一下:

    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告别连黏的,希望能够给有此困惑的朋友一个提示。

    尊重自己的感受,破掉一些“应该的”局限认知,需要清晰的是,自己和他人是完全不同的个体,自己所看不惯的任何人或者行为方式,都没有问题,那些只是你与他人的不同而已。两朵花,你是红色的一朵,别人是紫色的,红的漂亮,红的漂亮却不是批评紫色花不漂亮的依据,,客观事实是紫色也很漂亮。

    就是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过多的评判,会阻断我们生命中的顺流,放下所有的评判,生命仿佛进入一个全新的顺流,美好的事物才会迎向我们。

    对父母:首先相互尊重!让他们做自己

    我会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自己的界限,比如在相处中,我不喜欢怎样等等。

    同时我也非常尊重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给他们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因为他们都七十多了,我对他们就要像对孩子一样事无巨细的替他们做主。

    我们这样的方式相处,特别轻松,而且也能够相互理解。

    对伴侣:相互信任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伴侣的态度,而且质疑对方的感情,意见不同只是代表两个人的观念不同,仅此而已,其它什么也代表不了。

    两个从小生活的环境,长大后接触的人和知识类型都不同,所以意见不同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你对伴侣的不同,充满一份好奇时,你会发现伴侣身上有很多你身上所没有的亮点。

    对孩子:陪伴;支持;信任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管他是不是你理想中的样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给予孩子适当引导,成绩没有想象中的的重要,放弃所有的控制,收起自己内在的不安,请时刻记住孩子和我们的终极追求就是开心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做,给自己空间做自己事情,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给彼此自由。

    当我们的关系都能够拎的清时,把自己也看的很清楚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自然就会变的轻松愉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z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