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和周记差不多了。很多事情当时不写下来的话,过后的记忆会很不可靠。现在手机人手一台,流量也几乎是无限量的,平时有点什么事都是开录音机直接转文本,虽然方便了,但也懒惰了。
买买买小店的主题定好之后,就开始着手采购产品了。
新手小白是最容易被骗的群体。何况我是连经销商、供应商和批发商都傻傻分不清楚的白中白。我最开始想的是,不管怎么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不要大量囤货,总有卖得出去的一天。先去厂家拿点样品,试试市场的成色,一开始线上线下都做,争取每周上新。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我先通过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关注了周边的源头厂家。利用周末的时间跑了附近几个城市的大小工厂,想要实地看货取样。结果发现,样品是看到了,但你要的货少厂家根本不搭理你。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网上。平时有网购的习惯,家里的生活用品也喜欢在网上买,每年的618和双11都会囤好半年需要用的米面油、纸品洗护等。对网购这回事,还是比较熟悉的。实地考察大概知道了要买的产品种类,价格范围,按图索骥就在网上找起来了。阿里巴巴现在和淘宝无缝对接,很多厂商不仅做批发,也做零售。我尽量不去碰那种爆款,先把自己的特色打造出来。想通过品控和二次包装来提高小店的竞争力。
网上进货这块,水非常深,大部分的产品都非常透明,利润空间很小不说,退换货的成本也很大。我先把淘宝店开起来了,运营上比较偷懒,都是一件代发。目前主要作用是考察供应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意义不大。每天固定花两个小时看产品,有时候是漫无目的在各个平台上刷,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是有针对性的对于某个品类做比较,记录下觉得可以的产品和商家。小店采购的主要指标,目前就是价格还有商家的信用,以及退换货的条件。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都觉得自己有当职业买手的潜质了。
在采购的同时,做好预算和采购单。因为现在还没有开始销售,所以不知道后续的采购周期是多久。我设想的应该是两周左右采购一次。采购有个经典的1.5倍理论——即本期进货量是上期销售量的1.5倍。若以每周1次作为一个进货周期,那么,上周进 10件产品,到周末卖出6件、余下4件,那么本周的理论进货量就应该是9件(销售6件*1.5=9);但考虑到还有4件余货,因此本周实际进货量只需要5 件。如果产品合适,后续小店可以用这个模式来采购物品。如果产品不合适,要考虑更换。
这篇是我一头雾水的雾水,没有含金量的经验。等真的进入市场试水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原来这些稚嫩的想法,应该挺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