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厚有薄,内容丰富多彩,有史哲,有经济,有人文,还有财经……人生也犹如一本书,具有和书籍一样的特质。书中的厚度和深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的出生成长,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研究生,博士后)。上学时,当分奴;到结婚时,当房奴;晚年生病,当病奴……一辈子被生活奴隶!这是普遍的人之书的深度。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具有普遍的人生价值观小时候,他们问别人家的孩子在哪个中学上学,看上的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的中学,从不会问别人家的孩子学校的情况,他们对于学习是否感兴趣;长大后,他们又会问别人家的孩子考的什么大学,根本不会关心别人里的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里是否过得愉快;结婚后,又是这群人他们会问你的婚姻情况,你的配偶的工资是多少,工作职位,不会关心你的另一半是否真心对你;等你有下一代时,这群人又会问你的孩子够不够聪明……这样子的循环看起来很可笑,可是这就是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其实,这又是何必呢!何必与别人相比,在乎别人的眼光。你若是小草,你展现自己的价值,也有自己的一片绿荫;你若是雄鹰,你就展翅飞翔,在蓝天白云下,追逐自己的自由;你若是小溪,你就白川东到海,找寻自己的那片天地……人与人之间,何必为难别人,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看别人不顺眼,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修养不够!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只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没有什么想法,如白开水一般的人之书,这种书不会受到读者的喜欢。第二个境界,受到一定的教育水平,有自己的人生的价值观,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如温水一般的人之书,不愠不火。第三个境界,有自己的使命,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追求上升到社会利益,民族之情,如开水一般的人之书。深受大家的喜欢。可是第三个境界的书中的人太少了,大家普遍的人生态度是前两种这是人之书中内容的插曲!
曾经年少,初读人之书,总觉得人之书是一部非常好的书籍,故事中都有美好的结局!回忆史书,荀子提出“性恶论”,他的理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对比!刚开始,我一直以为“性善论”是对的,随着年龄的长大,认识到人性的黑暗。人性自私论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家自私的程度不同!荀子“化性起伪”自有他的道理,把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慢慢感化向好的一面发展!只有这样,书中的内容才会更加美好!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可怕,我觉得是——人心。“画人画心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朝夕相处的人,说不定会做伤害自己的事;经常不联系的人,未必对你不好。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没有人帮你也是命运的公平!大家应该珍惜对自己好的人,家人,朋友,恩师,贵人……人心固然可怕,但是我们学会读人就可以。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结交愿意彼此深交的朋友就可以!知己不在于多,在于质量和精神层次的工鸣!人之书的内容是复杂的,需要一生去思考。
人之书,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也没有必要与谁相比书中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要随便评价他人怎么样,你不是他,你不懂得他人经历的苦。别人眼中的幸福你不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看一些电视栏目,一些人因为看不开一些事选择自杀。我觉得自杀的人心理状态太复杂,他们的勇气可佳,只是用错地方。他们想不开,万事不顺心,生活太苦,还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一个残疾人的状况惨吗?不,一个具有残缺内心情况的人才最可悲。
“克己,奉公,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短短的几个词语高度概括了人之书的高度。假如某个人做饭几点,他的人之书的价值将是他人生中的瑰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