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壹品创联·联盟精选作品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5-02-17 12:39 被阅读0次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为:以上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

可见,无论做事还是治学,一定要放宽视野,高定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实际的预期目标,这也是所谓的格局大!

其实啊,这句话对于我们普通人在生活当中来说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想想是不是听到过这样一些话:这个标准太高了,没有人能做到!然后,他们都想办法把标准降到了一定的层次上去,部分人就可以做到了,然后他们就可以对外边自诩为圣人、天才、智者等等名头,以便为获取利益创造合法合理的途经!其实就是个狗屁

你想想你把至善的标准往下降了,不是至善就存在恶,只是恶的大小多少问题,你把恶当做目标,那最后达成的结果最好的状态就是你们也都在做恶事,你还自以为自己是个智慧人呢?

事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婚姻观念,因为世上的好人太少,那么我们就在婚姻当中把对对方的内涵要求的标准降低了,转而要求更多的身外之物,然后去追求这所谓的好,然后我们都看到了这个社会当中的婚姻出现了诸多问题!

不是人不聪明,是你们把肮脏注入了价值观内!你的行为是你的价值观作为支撑的,这还有救吗?

关系的根本是人与人,不是人与物!这其中只有人才具有主动变化的能力,而身外之物没这能力!

也就是说,他把婚姻的幸福根本全部都定义到那些连旁枝末节都算不上的地方去了,最后得到的必定是自己真实诉求以外的,也定会因此而受辱!种了桃树,上面肯定结不出来梨!

有些东西可以降低标准,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降低标准的,你比如我们一个人可以挣多少钱的问题,这个你可以降低标准,你一个月挣一万也行,你挣8000也行,你挣3000甚至也可以!但是你告诉我道德怎么降低标准呢?你降低了标准,那还叫道德吗?那叫以非为是!

又比如我们学习古文化,他们很多人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然后形成了他们的一些价值观或者一些他们认为对的理论,然后到事实当中去验证,发现做一件败一件,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没有一个能做过三天的,你说他们那个理论能对吗?

一直变化的人肯定没啥思维高度,我们可以一生做一两件事,甚至什么事都不做,我们也可以变化,但这种变化若很频繁,那么只能证明我们的思维还很大的需要进步,也就是说咱们还是个大傻子,真正智慧的人一般情况下是很少出错的,即便一件事情终其一生都达不到最终结果,但是他这件事情的方向选择上是不会错的

打个比方来说吧,在儒家内,孔子那是第一等级的,下面的别管是孟子还是荀子了,都得往后排,王阳明这些也都得往后排,那你说你是学孔子好呢,还是学孟子好呢,还是学王阳明好呢?

我个人是愿意把孔子的东西当做正本教材来用,但是也可以同时把孟子与其他的人的一些东西当做启发性的书籍用

连王阳明和孟子他们自己承认比孔子要弱一些,他们的言论大概率不如孔子的更加严谨,更加符合大道,那你们为什么能在有孔子的情况下还非要舍近求远呢?关键还有人爱其他人,却把孔子骂的一无是处,那真是买椟还珠,愚蠢至极

学习东西就要把标准定的稍微高一点,这个标准当做我们的方向,然后我们奔着这个方向去,而不是说我们必须要马上达到那个最高层次,尽心尽力就好了

因为你的标准是正的,你的方向是对的,你无论什么时间走到什么位置,那都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你不会歪掉!终极目标对了,然后你去坚持才有意义!否则的话走到一大半路了,忽然发现方向错了,或者是偏离了方向,那不是扯吗?

孔子为什么说志于道,因为道就是那个最上最上的法,即便他经常谈仁义这些东西,他最终还得解释一下,必须要志于道!孔夫子时刻不忘本,后世那些王八蛋直接把根本砍了,还觉得自己很牛呢

一个人只有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俯视下方那些存在才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从开始到终点的主干是怎么走的?

你只抱着仁义礼智信,最终的结果就是把人类推向更加精致的恶,后来的儒家不就是了吗?那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那就是取法低劣的后果!不究竟就会退转的,也很容易坠入邪恶还自以为是,也就是说,降低标准的行为就是刨根,没有根的最终结果就是个完蛋!

我们封建社会为什么那么久都没有多少本质的改变,一直在更替中轮回,就是因为臭儒把根扔了!就比如,原来我们说的天是道,结果天成了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腌臜货了!你想想能有希望吗?

相关文章

  • 取法于上得其中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仅得其中;...

  • 0619今日感悟Day20

    唐太宗《帝范》: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 追求卓越的信念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经发精神中提到追求卓越的信念。我想说:教...

  • 你所谓的平凡,不是可贵,而是可悲!

    01/你所谓的平凡,不是可贵,而是可悲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太宗《帝范》 以上等作为准则...

  • 从建设银行的战略目标看人生蓝图规划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们目标定的高,通过努力有望得一个中等的结果,而我...

  • 德家:市场背景下倡导的极致理念

    古语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将目标定在极致之上,将梦想牢握在手中,将理念践行到市场中去,...

  • 提升我的学习力——帅健翔老师分享感悟

    001标准要高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设立高标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做选择,分清好与不好、表...

  • 如何让你学到的东西更值钱

    如何学习? 一、设立高标准 唐太宗曾经说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要设立...

  •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

  •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当我8点上班时,我慌慌张张的出门差点迟到。当我8点半上班时,我也是慌慌张张的出门差点迟到。当我9点上班时,我还是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hdp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