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作家写书,读者读书——我们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生活

作家写书,读者读书——我们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生活

作者: 孤风寂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0:22 被阅读31次

    2017私人读书十佳

    1. 《米格尔街》
      今年诺奖颁给了黑石一雄,加上零一年就得奖的奈保尔,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中如今已有两人得奖。三人之中奈保尔的水平公认是最高的(即使放在在世的英语作家中他也是数一数二的),拉什迪次之,黑石一雄除了处女作之外,后来已基本不写移民题材了,现在正越来越向村上春树式的流行写作靠拢。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的处女作,在文学圈中是教科书般的存在,而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部你我都可以读懂的大师级作品。米格尔街是奈保尔童年生活的特立尼达岛上贫民窟里一条真实存在的大街,所以这是一部半自传式的小说。全书由17篇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短篇构成,每篇描写一个生活在米格尔街上的人物——里面有诗人气质的木匠,有总是对妻儿拳脚相向的酒鬼,有总是被考试拒之梦想门外的垃圾车司机,还有要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的乞丐诗人……书里奈保尔以敏感的内心、冷峻的笔调、悲悯的情怀捕捉了米格尔街上一幅幅绝望的生活场景——里面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破碎的,每个人都在痛失所爱,每个人都在出轨
      读这本书,自然地会让人想起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两者都是由人物速写组成的短篇小说集,通过一个线索人物串联起来。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封闭的小镇,里面的人都是各式各样的神经质,表层的生活之下掩藏的都是无法挣脱的无聊、乏味和绝望,主人公最后都选择了离开自己的故乡(《米格尔街》最后一篇《告别米格尔街》写“我”出走故乡去英国求学;《小城畸人》最后一篇《离去》写青年乔治·威拉德乘坐火车离开了温斯堡)。
      《米格尔街》如今已俨然成了同类型小说的标杆,成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对象——苏童写了《香椿树街故事》,迟子建有《群山之巅》,新生代作家郑在欢的《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显然也是模仿之作。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22岁在英国读书时开始写作的。我曾对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他那种对生活的荒诞与痛楚超乎年龄的洞察感到震惊,直到后来我发现很多伟大的处女作都是写于这个年龄段的——乔伊斯二十多岁时开始创作《都柏林人》,麦卡勒斯二十三岁出版了《心是孤独的猎手》,《虫师》也是漆原友纪大学时的作品。看来一个天才,在他人生的这个时期应该已经足够把他之前所感受的苦难熔炼成一部成熟的作品了。

      米格尔街
    2. 《小说课》
      上半年看过的最好的书,收录了毕飞宇对十篇经典短篇的细致解读(原文在他的新浪博客里都能找到)。读完不得不感慨,同样是读小说,人与人的差距也可以如此之大。。。其实不少作家都出过文学经典的文本细读,最为知名的如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国内也有王安忆的《小说家的十三堂课》、格非的《博尔赫斯的面孔》等。小说家自己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解读小说,能带给我们普通读者难以窥得的视角。不过国内这些作家自己写的小说,和他们笔下论述的经典之间差距也不是一点两点。好的小说真是件极致精妙之物,非大师不可参其一二。读小说与写书评之间至少隔了10本《小说课》,而从写书评到写小说大概差了100本《小时代》吧……可以洗洗睡了。


      小说课
    3. 《树上的男爵》
      男爵柯希莫12岁时因和姐姐在一次晚餐时发生争执而愤然离家上树,从此一生在树上学习、成长、恋爱与人交流,与伏尔泰通信,教强盗读书,直至65岁去世,未曾下到地面……天哪!!!即使只看剧情梗概,这个故事就已经浪漫到让人心醉。小说版的《海上钢琴师》。

      树上的男爵
    4. 《欢愉》
      基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真实人生故事写就。学术圈的八卦情史总是令人兴趣盎然而又弥足珍贵。小说优美、舒缓,赤道的湿热、异域的迷幻缠绕着文本,一个伟大的理论在点点灯火下,在三人交织的目光中孕育而出……


      欢愉
    5. 《恋情的终结》
      凭借“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强势宣传,格林的《恋情的终结》新版销量口碑双丰收。爱情难写,三角恋更难,带着挑剔的眼光开始读,读完一点脾气没有,日后值得重读。如今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想起2015年末,沉寂50年的《斯通纳》引进时的盛况,记得那时的宣传腰封是“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足够撩人。希望今年引进的书也能配得起宣传,像什么“献给所有的读书人”的《岛上书店》这类的水货还是少一点为好。

      恋情的终结
    6. 《菲雅尔塔的春天》
      任何一位俄国作家都具有的那种信手拈来、汪洋恣肆的写景能力,在纳式的笔下依然是汨汨流淌;普鲁斯特式的吉光片羽、往日闪回在这里也悄然复苏。都说“纳博科夫是少数几个靠天赋写作的作家之一”,没错,读纳博科夫能让人绝望——你所见的世界不过纳式眼中的十分之一,而你所能言说的大概不及他的百分之一。

      菲雅尔塔的春天
    7. 《好笑的爱》
      还有什么好说呢?昆德拉总是如此犀利。


      好笑的爱
    8. 《东方故事集》
      一位法国人虚构的东方故事,却完美演绎了想象中的异域神韵。《王佛保命之道》中展现出的叙事的圆融、成熟与完整,我从未在本国寓言传奇中见过。作者也叫玛格丽特,但这个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我看来比玛格丽特·杜拉斯高出太多了。目前看来,她依旧是一位比较小众的作家,她的其他作品我不敢读,应该读不懂。


      东方故事集
    9. 《青苔不会消失》
      2017读过的少数非虚构的书籍。原本只是冲着其中写海子的部分去的,然而读完让人掩卷细思:走出小确幸、小确丧的情绪,真实的中国到底是怎么样的?袁凌以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揭示了中国底层边缘人物的生存场景——很多人即使只是活着,就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全部力气。

      青苔不会消失
    10. 《岛上故事》
      去年在“真实故事计划”上看到其中的一篇,就收藏了下来。今年出了电子版,便买下来看。我和作者,同是浙江的岛民,也是校友,他将我童年生活的,经久未归的,甚至在我的记忆里也正在逐渐斑驳的小镇的模样描绘了出来:不时闪现的方言,水产城的腥味……也是人物速写,一篇一个人物,连篇数都和《米格尔街》一样是17篇。不敢说作者写的有多好,但他五天上班,两天写作的态度就足够让人佩服。


      岛上故事
    @孤风寂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家写书,读者读书——我们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jf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