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知识的诅咒”
人际沟通听起来是抽象又复杂,而乔哈里视窗将它用简单的模型视觉化呈现出来。根据自己与他人是否知道,将信息划分为四类:公开象限,“我知你也知”;隐私象限,“我知你不知”;盲点象限,“我不知你知”;潜能象限,“你我皆不知”。
在隐私象限中,包含着:不能,不愿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包含着“我知道,但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就是误把隐私象限的信息划为公开象限,也就是所说的“知识的诅咒”,很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误解,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因为这些信息自己认为是众所周之的,所以就觉得没有必要再说出来。但是,其实你的沟通对象却完全不知道。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师觉得学生写作业是天经地义,而学生却觉得作业是很大负担,因为在认知上老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老师往往没有意识到。
“一个事情说五遍”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沟通时,双方确认以下五个问题,比如老师跟学生沟通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1、我要传递给你的信息是什么?
“我希望你可以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通过作业是可以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可以让及时我了解在学习上你学会了什么,没有学会什么?”
2、你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
“你理解我所说的吗?”
3、你觉得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你觉得按时完成作业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件事会遇到什么情况?
“你在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上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5、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
“对于按时完成作业,你有什么想法可以更好的达成?”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盲点象限和隐私想象尽可能的拓展为公开象限。当沟通对象的公开象限扩大,就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尊重。那么,学生会了解老师催作业并不是找他的麻烦,而老师也会了解到学生的想法,进而可以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