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晚上和媳妇聊天,聊到小吉祥今天的一个表现。
事情大概是这样。今天下午放学坐校车回家,小吉祥和沅沅坐一起,小吉祥对园园的一个新玩具车很喜欢。他俩关系还不错,经常在一起玩,沅沅就把玩具车送给他了,但快下车的时候,沅沅想到这个玩具车是同学生日送的礼物,就把它要回来了。
小吉祥自然是很不开心,气哼哼地走了。回家后,妈妈看他很不高兴,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经过跟妈妈说了,一边说还一边哭。他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明明是已经送给自己的东西,怎么还能要回来呢?
小吉祥之前在家其实没少干这样的事,头一天还很开心地把玩具送给姐姐,第二天就反悔了,死活要跟姐姐要回来。为此我和妈妈还批评他好几次,“我们要说话算数,送给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回来”。只是这小家伙只记住了结论,对自己依然是我行我素。
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耐心地给小吉祥开导。妈妈告诉他,玩具呢,是沅沅的。沅沅有权利把玩具送给你,或者不送给你。“送给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回来”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我们只能拿来要求自己,而不能要求别人。小吉祥哪管这些,听完了更委屈了,哇哇哭。直到后来妈妈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吃完饭去园园家一起玩”,他才不哭了。
吃过了饭,小吉祥就开心地去园园家玩去了。
2
我最近刚好在学默那·舒尔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Raising a Thinking Child),书的副标题是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书里面介绍了一种训练方法叫“ICPS”,刚好可以适用这个案例。就着这个案例,我试着用书中的这个方法给分析了一下。
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首先明确整个事情的重点。
这个小案例很简单,作为父母,我们的重点是让孩子有产权意识,“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同时帮助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对于孩子来说,重点是“我特别喜欢沅沅的新玩具车,他本来答应给我的,但他反悔了,我该怎么办?”
然后是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我们可以试着去引导他,“那沅沅把玩具要回去了,你是怎么想的呢?”,“我很伤心啊,明明已经送给我了,怎么可以要回去呢。”那沅沅获得的新玩具,他看你在车上很喜欢,一激动就送给你了,但这个玩具是今天班里小朋友过生日送的伴手礼,他也很喜欢,想要拿回去跟妈妈一起分享,他跟你要,如果你不给他,他心里会有怎么感受呢?",”他也许也会有些伤心和难过吧。"。
接下来是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现在沅沅已经把玩具要回去了,你还是很想玩这个玩具。你应该怎么办呢?”,“妈妈给我买一个。”,“很棒,你想了一个办法。可是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我们暂时没有这笔预算。你想玩这个玩具,还有其它办法吗?”,小吉祥思考了一会,说,“那我去找沅沅,和沅沅一起玩。”
整个事情处理下来,看起来结果和原来是一样的。区别是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让孩子自己做主,习得“我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把这个分析说给媳妇听的时候,媳妇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3
前一阵子,我读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觉得这本书写得特别好,很兴奋地和媳妇分享了书里的内容观点。
媳妇默默听完了,然后问了一句“然后呢?……"。
媳妇的言下之意是你说得天花乱坠的,你倒是给我解决办法啊,解决不了问题,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在媳妇的印象里,我就是个理论派,喜欢看各种育儿心理学书,但不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事实上我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比如一直在做的两件事:教孩子学古诗词和带孩子早起运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运动习惯。媳妇对于孩子的问题一直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但有些问题,它涉及很广,由来已久,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解决。这也是媳妇有此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话说回来,一般一两句话能解决的问题,其实它也不是问题。
还有些问题,限于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经验,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就我们成长过程获得的那一点育儿经验,是很少的,甚至可能是错的,这也是我从书本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习书本知识的一个好处是,你遇到的那些问题,可能在几十年前人家已经研究过了,并且有了完整的应对思路和方案。学习书本的知识,其实是在学习前人的经验。
但对育儿这件事而言,它并不像一件工作,有清晰的流程和解决方案。很多的东西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对于我们做父母而言,也是第一次做人家的父母,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很多的试错成本。有时候,你学了一百本书,能用到的可能就那么一两本。但就这能用到的一两本,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我能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得经过长期的训练,大量的学习才可以。父母要掌握这种方法,怎么也得积攒个十个几十个案例,写满几个笔记本吧。
教育小孩并不是个容易的事。
4
今天跳绳的时候继续听喜马拉雅托德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里的老师对谈。
其中一个老师举了自己用ICPS方法解决自己孩子实际问题的例子。说的是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来他家做客,玩了他孩子的玩具,他孩子不肯,就抢了起来。这时老师上场了,给孩子来了段ICPS引导,结果然并卵。孩子并没有把玩具给到邻居家的孩子。最后呢?经过家长的开导,他找了另外的一个玩具给孩子玩。
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学这些知识看这些书的作用和意义。
短期的看,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它可能并不一定能马上解决你当下面临的问题。但长期呢?它会塑造孩子的认知,养成孩子在解决冲突和社交问题时的良好习惯,相对于“解决当下问题”这个目标,这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在对话的最后,老师有个比喻我很喜欢,他说:
“我们学会这些知识和技能,其实是相当于给孩子在银行存了一笔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笔钱会增值。等到他进入社会以后,他会非常愉快地享用这笔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