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又何常不想交朋友,不想与其她人有着嬉笑打闹中纯洁干净的同学情。只是她一直都跨不过心中的坎,没能学会如何用一句话来展开友谊。她是自卑的,是孤独的。在她身上透露出的,是骨子里的清冷。这让她在社交圈(学校)内成为:难相处,作,个别人,遗漏者等的代名词。
汪闵对于里昂来说,是一种可眺望,可憧憬,唯独不能亲近的存在。汪闵追求自由如风般的模样总是让里昂羡慕,她心存善良,眼神坚毅。那是里昂希望活成的样子。里昂羡慕着汪闵,虽然她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可这也刚好让她活得随性。在里昂的心里,深深的自卑感,让她躲避来自那个假小子的关心,她不愿意将自己那些污秽的经历告诉她,刺猬效应的道理,里昂一直都知道。在里昂看来,她只能与汪闵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不会让自己越界。她只需像从小到大那样,在碰巧遇见时,对她微笑。
汪闵是里昂对青春的最好想象,但前提是没有她。但阿汪不一样,阿汪是一个需要里昂的存在。
在过后的时间里,左手缠着绷带的朝阳变得平静了些。在里昂的水杯,书包上没了软虫的影子。上课时,凳子也没再通过骨穿导带来声响。值日的时候,走廊的水、碎纸削也少了。路过隔壁班时,口哨,私语的声音也都减少了。那些因某人的把戏而被老师批评,罚站的情景竟觉着是过了很久的往事一般,在里昂的心里积了灰。
后来我常常想,为什么暴风雨来袭前,生命总是宁静的,难道只是为了衬托暴风雨的愤怒吗?还是为更后面的死寂做铺垫呢?
当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便开始了消费,最初只是消费那口奶水,后来是衣服,玩具。再后来是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一直成长到里昂这般年纪,你看人在没有自给能力的情况下,消费了那么多,活去了人生的五分之一(假使人的平均年龄75岁)生存上的充裕,让一部分人开始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句话在经过无数人的唾沫星子传递下,会变成一个多长的故事?一件事,在被多少的有色眼镜看待下,被擅自添加了多少定义?
网络通常,科技发达的今天,你有没有在不经意间,害死过人?那些站在道德志高点的人,躲在一部手机的背后,肆意的辱骂她人的道德沦丧,凭借一个有色的视角,把他人作为社会的败类,散播出去。看着链条众多环节中的一扣,进行着各种“人生教导”。你以为一部手机就能杀死一个人吗?不是的,手机只是手机,它没有作案意图。当一个人因网络暴力,放弃生命时,那些曾发表过辱骂言论的手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手机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一粒沙子被网络宠幸时,它到底是该喜,还是忧?也许它会被万千荣耀的枷锁束缚,也许它也会被万人唾弃,人言可畏。还有幸者,能经历两种。
若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便不会真正的理解。网络暴力的黑暗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的多。里昂很不幸,成为了那些手机背后猎人的猎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