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秋晓》(南宋 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梢。烟未敛、楚山杳。
从头看起吧:“寒生峭屿”,一个“生”字,赋予本无生命的“寒”一种动感,行文灵动起来。 “峭屿”的“峭”,不仅有效地描绘出“屿”的形状,同时与“寒”更加切合了。 接下来的“人做梦”,完全是大白话吧?可是放在意境当中,就不“白”了,反而显得更加贴近生活。 “嘶马谁行古道”,很有临在感——被马声吵醒了,可能有点嗔怪吧?天还没亮,谁起这么早,把我吵醒了?哎!没办法,只好起来喽。于是自然流转“起搔首、窥星多少。”看到的是“月有微黄篱无影”,这是个本句自对的句子,带来了款款诗意。然后便是顺势而走的写法“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牵牛花就是这样的,它往往攀缘在篱笆上,每天夜晚做好花骨朵,等待天亮就开放了。 而最后的“秋太淡、添红枣。”是隔聚与“月有微黄篱无影”相呼应的,月的微光,连篱笆的影子都照不出来,你说淡不淡?太淡了。但这不仅仅是指月光太淡,而是诗人心中眼中的秋太淡了。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慨“秋太淡、添红枣”。这个“淡”是心情的实写,而“红枣”是虚写,意思是:要是添加一点儿枣红的颜色就好了,至于是不是真有红枣并不重要,它的作用是反衬出诗人略有惆怅的心情吧?
(一半留着明天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