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人生百味人生旅途
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

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

作者: 翙尘思考录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17:52 被阅读27次

多年以后,偶然想起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会原谅吗?也许你会说,毕竟过去那么久,就那样吧。不面对,是你选择。但释怀,并原谅。

我没有刻意要勾起你的过往不堪,而是人生不该活得糊涂。若不明确人生是非的态度,终究浑浑噩噩。即使当下能略掉埋藏在心里的刺,时间长了那也是岁月的隐患。


(一)心灵后遗症

不开心的过往终究让当事人状态变得糟糕,严重时更是影响一生。情绪的失控是可怕的,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但它没有“忽略”或“释怀”的第三种选择,因为它已实际发生。

在面对过去不愉快的事情时——人格侮辱、恐吓威胁、性别歧视、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你会如何应答?我们都有种天生逃避“坏”的能力,选择性忽视,必须作答时也是一笔略过,绝不留下浓墨重彩。那是已经封存的伤疤,轻抚都会令心灵疼痛难堪。人的主观意识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客观实际,哪怕你连连感叹“要是没有发生过这件事该多好”。

的确,时间能治愈一切。但是,也会留下后遗症。懊悔、羞愧、焦躁、自卑、沉默、抑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症状会越发敏感,再有类似遭遇时,你就会被白驹过隙的手拉回曾经熟悉的场景,担惊受怕。回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真正的勇士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二)提醒的意识

原谅有三个层次,但我们往往选择最后者:一是对方请求自己原谅,二是自己要求对方原谅,三是自己请求自己原谅。在罪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往往给自己强行加戏,成就完美的阿Q精神,宣扬所谓“放下”的荒诞言论。

谈一个假设——

多年之前,一些人对你做过错误的事情,伤害了你的自尊、影响了你的成长、阻碍了你的发展、剥夺了你的利益、拆散了你的家庭、危害了你的生命,等等。但现在的他们已是病态缠身、老态龙钟,或垂死之时。面对这些“弱者”,你会选择原谅吗?也许此刻你正纠结在善良不忍和对方可恨的矛盾中间,难以决断,毕竟面对活生生的人物形态你始终善良。

基于话题,我做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是否原谅的各人态度归纳如下:1.原谅,不怨恨;2.看淡,不原谅。3.认错,就原谅;4.原不原谅跟对方处境无关;5.不会原谅,也不放心里;6.不会原谅,甚至会有恨;7.不会原谅,至少不报复。原谅的理由更多是人性本善,多点宽容,不跟自己过不去。但问卷答复中如“应该”、“或许”、“吧”等字眼,不免让人会多想。“释怀”只是小说和电影的惯用结局,容易让观众买账。

图:部分问卷回复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难道因为不忍就该选择原谅?为何要承担本不该有的负能量?不该过分夸大“弱”,因为承认现在这些弱就可能掩盖了过去错与恶,甚至纵容他们今后的不良习性持续。种在我们身上的恶果,并不会因为他们受到惩罚而消失,更多是深埋内心到老无法抹去。

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是否意识到犯错”。对,这是一个前提。但通过问卷回复来看,很多人都已套在了“自我消化”的圈子里,选择先从“我”的角色来着手想办法处理。一味地牺牲自己,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窝在心里,会变质,会发酵,会发臭,量变到质变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不是说不该接受他们的悔意,而是在“道歉”之前,必须弄清楚“对方是否认错”——他们有没有深刻意识到对你造成的伤害?接受了忏悔是否会助益他们以后的行为?回归现实吧,这也只是假想。只是内心悲悯的自发的善念在起作用,阻止我们从往不善。

能否释怀,选择原谅,是有一个前提的。我们常常所讲的“包容”,当然不是受害者包容别人对其犯下的过错。淡然面对并不是让自己努力忘记。我认为是这个前提,那就是用正当合理的手段来提醒施害者已经意识到他们的不当言行甚至错误的行为

不是要你恨,不希望你有恨。恨也是一种难受的自我惩罚。要正义,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施害者没有得到教训又如何撑得起社会的公平。是问题,就应该解决,不管问题大小,一定不能让受害者自行消化,这得多么强大的消化系统?!对吧。只有勇敢、主动、果断地面对问题,才能获得所谓正确的放下和自在。

心灵的归零

记得杂志《散文》里的一篇文章:你眼里的小事,也许正在摧残别人的美好人生。故事里的作者是在读小学的女孩,同学“拿”了她急用的钱。

她清楚认得钱币的记号,却被其父亲包庇。即使看到同学挨了训,也未能拿回那些钱。可恶的是当着她爸爸的面,同学的父亲责怪女孩说谎。难免伤心落泪,但伤心之余她勇敢起来。别人的错不能让自己买单,她记住了那位父亲的脸,只要能遇到这位“叔叔”就一定要认真地微笑着问他——“叔叔你好,你还记得我吗,当初被你冤枉了的某某某。”

那位父亲一直觉得她大惊小怪,小事不值一提。直到女孩长成现在的作者,仍旧要提醒那位叔叔不要忘记,当年的言行对当年的她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同学的父亲每年都会“遇到”这位执着的作者,当面收到她的问候。很多年过去,同学的父亲也从置之不理变成了逃避,慢慢地变成了见面会塞钱给作者,从五块、十块、一百块到几百块,但作者从来不要。钱只能做数字正负为零,但无法弥补心灵创伤对人的归零再后来,长辈们都变老了,作者还是照例每年一次的“提醒问候”。同学父亲在临终前,托人把一大包钱转递给作者。在他的葬礼上,她也来了。流着无比心酸的泪,在众人惊讶的目光里,把这包钱放火盆里烧了。

放下无轻易

社会总有些怪病。你若受委屈,只要别人感觉不是大事,多数人都会劝说“算了吧”、“没什么”、“别放心上”,然后不了了之。你若再执意下去,肯定有人会说你“犟”、“不懂事”、“都成年人了为啥老抓着不放”、“少见多怪”。心灵创伤不是大事,那什么是大事?做人一定要凡事妥协吗?为什么要受害者来消化别人造下的罪孽?生命无小事旁观者才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漠视,是另一种罪行。这是劣根性,是病,得治。

成都摔狗,施害者的勒索、欺诈、侮辱不够,还得搭上柯基的性命,大家也看到了柯基主人受到莫大的打击,这辈子都是悲伤的阴影。仍旧有人认为应该宽容施害者,理由是“既然狗狗已经不在了”。

复旦投毒,受害者父母该如何面对陪伴他们二十几年孩子的离世事实呢。仍旧不少人认为应该宽容施害者,理由是“既然斯者已逝,给生者宽容”。

校园猥亵,甘肃女孩跳楼引发的反思——多数自杀都是他杀。女孩生前是多么害怕、无助和厌恶,才会选择这样的不归路。

请不要随便用你的善意。自以为是的“善意”并不能科学地解决实际,轻易劝他们放下反而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因为社会并不擅长于重视小事。在很多人眼里,小事等同于无意义,小事就是化小化无的事情,它们习惯用类似“都是成年人了”、“小孩子懂什么”等不着调的理论来不断挑战受害者的心理极限。

生命的状态

毕淑敏在《心灵的力量》中写道,“如果你愤怒,那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不该受无辜的纷扰,你拥有和享受真正生命状态的权利。你要好好爱自己,爱惜身体、珍重灵魂。

倪萍也在《姥姥语录》中说过,“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如果不让阳光照到那些阴影,你的内心又如何离开牢房而感到自在?

书本的文字总会教导我们做一个理论的好人,社会的阅历总会教导我们做一个聪明的好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好人,其实也不能算作是好人,因为这样就会伤害到自己,怒其不争。很敬佩那位勇敢的不放弃的女孩,她懂得用抗争来保护自己,人生的很多事情并不只是几块钱那么简单。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拒绝忍受“坏”的东西,不任其侵蚀心灵。

相关文章

  • 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

    多年以后,偶然想起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会原谅吗?也许你会说,毕竟过去那么久,就那样吧。不面对,是你选择。但释怀,并...

  • 放弃是一种智慧,坚持是一种勇气

    有人说,一旦自己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外界的一种担当。但假如走在半路上...

  • 放弃是一种智慧、坚持是一种勇气

    都说只要自己选择的道路,哪怕是跪着也要走完,说这样的话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信心和肯定。但回过头想想,如果在实现自...

  • 放弃是一种智慧,坚持是一种勇气

    文/竺冰落 人生之事,繁杂细密。但是,在处理很多事情时,我们都需要明白一点儿:放弃是一种智慧,坚持是一种勇气。 首...

  • 四种方法完美拒绝领导不合理的要求

    职场如何拒绝别人,这其实是一种智慧,很多人没 有勇气拒绝,感觉不好意思,尤其是拒绝了领导就 更是如此了,因而,如果...

  • 放弃是一种勇气和智慧

    很早就听说过狐狸吃不到葡萄讲葡萄酸的故事,当时只是好笑,认为狐狸真会自我安慰,现在细想,其实那是一种勇气和智慧。 ...

  • 学会拒绝别人是一种智慧

    昨天下午,一个同事帮她的朋友跟我借,我从孩子钢琴老师那里给孩子借来的非洲鼓与小椅子。因为昨天下午我带孩子们玩没接到...

  • 原谅是种智慧,离开是种勇气

    林丹出轨了,谢杏芳原谅了。既出人意料,又在预料之中。 马伊琍的一句且行且珍惜,谢杏芳的一句风雨同舟,道尽了一个婚姻...

  • 抬头又低头

    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抬头做事是一种勇气,低头做人是一种底气;抬头微笑是一种心态,低头看花是一种智慧。

  • 抬头是方向~844

    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抬头做事是一种勇气,抬头微笑是一种心态,低头看花是一种智慧,逆境时抬头一种...

网友评论

  • 她说莫愁:能不能原谅也要分是什么事,时间确实是良药,很多事正遭遇时痛得撕心裂肺,随着时间久了,还是会想起,只是想起来时心不会再痛。并不是原谅,只是放下过往,放过自己,才能过好当下。就像看一场电影一样,看到动情处会流泪,但散场后,生活还是该怎样怎样。时间久了,经历多了,你只知有一部这样的电影,却会对其中的细节模糊了。

本文标题: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s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