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郭莺莺焦点解决网络中期第14期坚持原创分享第1475天,咨询第383次,“悦”读打卡第1135天,语言基本功练习第455天(2023.12.17)《修己达人——依恋》
1. 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无法建立归属感。建立爱,表达爱的关键期。
2. 孩子沉溺手机,是孩子把手机当做家,重要的人在那里,哪里就是家。
3. 依恋需要被证明,孩子需要证明我值得被爱。孩子学习好,内心能量走,探索外在,不会厌学。孩子学习好,内心能量不足,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容易厌学,需要家长深度陪伴孩子,全身心在一起,与孩子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感受。修补依恋。好好珍惜当下。
4. 上学不是目的。父母陷入施受虐,家长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5. 孩子抑郁的共同特点:孩子不被父母允许发挥自己,依恋关系是被交换的,是不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内心力量不足,控制孩子,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6. 孩子考试好,要奖励。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发展好的依恋:无条件付出,情感上滋养他,行动上成全他,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期待的样子。“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7. 依恋受伤时,父母需要修复信任,修复信任是接纳救赎和宽恕的过程。
8. 学生爱挑事。孩子在家庭中的序位。老大要给孩子权利和责任,老大管理老二。老二在胎里独享空间,出生便有竞争对手。老二孝顺,是对父母的攻击,不停的告状,孩子是在试爱。排行老三,想独占母爱。同胞竞争如果处理不好,孩子成年后易形成情结。如何做?多鼓励关注孩子,定规则,定边界。
9. 依恋创伤,会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产生毁灭幻想,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别人。毁灭来自于妄想
10. 青少年咨询要看家庭互动模式。接纳、滋养、成全。
11.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害怕与父母分离。帮助孩子建立生存的信心。孩子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获益点。
12. 家长“泼”,自身安全感不足。自我预言,验证预言。不要掉进家长预言的坑里,孩子预言背后求“爱”。
13. 孩子要成绩好,需要高注意力水平,高注意水平需要情感态度的投入,赋予意义感,才能不浮躁。帮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赋予意义感。
14. 游戏是心理学的阵地。
15. 交给孩子学会质疑,学会有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
16. 背书扼杀了情绪情感的体验。
17. 依恋的核心是人的陪伴:是不是在身边,是不是能找到,是不是对自己充满注意力。
18. 右脑发达,悟性好。6岁之前完成发育,右脑是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12岁以后不发展。左脑储存知识,终身发展,60岁以后下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