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演员胡歌的一则新闻冲上了热搜。
一个不太起眼的停车场,身着休闲装的胡歌,径直走向一款迷你小型电车,本以为身为大明星的胡歌出行必是豪车,谁曾料他的出行如此接地气。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他手中拿着环保塑料袋,而不是什么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包包。
再去翻翻他以前的采访录像会发现,原来胡歌的朴素可不是做样子,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品格。
他的家中基本没有什么家具,连茶几都是由剧组的柜子拼接的。
作为光环加身的明星,他原本可以雇个司机,坐一辆更加豪华的车子,而不是亲力亲为地开一辆毫不起眼的小电车。
车再豪华也不过是个代步工具而已。
一个人越优秀,越懂得朴素,越能感受到素简的力量。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01 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成就被世人所熟知,1903年和丈夫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生活中,她要求非常简单,家中的家具很少,当丈夫想要给家中添些椅子时,居里夫人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因为旁人的到访而打搅自己的学术研究。
居里夫人大女儿出生的那天,她采买食物记账到:“香槟酒,三法郎。拍电报,一法郎十生丁。医生和护士:七十一法郎五十生丁。”
那一个月四百三十法郎四十生丁的开支,其实已经很少了,可她依然觉得太浪费,还在记账本上画了两道线,用来告诫自己。
杨绛先生的生活也非常朴素,即便是后来已经有了些名气,她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吃着简单的食物,保持着素简的生活。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
“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奢侈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与其将精力放在物质上,还不如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
只有摒弃浮华,才能保有澄明之心,用素简之心丰盈人生。
02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梭罗曾说过:
“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一件华贵的猩红色睡袍。
他穿着漂亮的睡袍在家中走来走去时,发现家中陈旧的家具实在跟这件睡袍不匹配,于是,狄德罗将家中的家具换掉,紧接着他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
仍不满意的他将房子换成别墅,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许多外债,债权人开始上门催债。
过多的物质,将狄德罗推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让他迷失了自我。
当一个人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时,就是痛苦生活的开始。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物质趋之若鹜时,总有一些人能保持清醒,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过多的物质并不能使人成长,反而因为束缚和羁绊挡住了前行的道路。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无论是发布会、演讲、还是外出活动,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开的车也是1.6万美元的本田。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能用27年,吉利李书福很少会穿价格超过500元的衣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从来不会炫耀自己拥有多少东西,因为他们内心足够富有。
03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孙犁的《菜根》中说过:
“古人常用嚼菜根,教育后代,以为菜根不只是根本,而且是一种学问。甜味中略带一种清苦味,其妙无穷。”
看过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曾在学生的怂恿下去热闹的集市逛街,学生们都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您去了一定满载而归。”
谁知苏格拉底去了一趟集市,回来跟学生们说:“这个世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素与简,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一种人生智慧,能让人在简单朴素中活得更加平和、更加清醒。
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例如阳光、雨露、空气,无一不是素简的。
能享受素简的人,才能更加靠近生活的真相,才能更加专注自己需要专注的事情。
能享受素简的人,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刻意追求,能在大道至简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中国人最崇尚素简,宋人的瓷器线条简单,用色素雅,却能历久弥新。
中国的山水画,仅仅一黑一白便能将大气磅礴和纵横潇洒给表现出来。
做人更要追求素与简,那是当下最稀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生活从来都是简单的,只是浮躁的人心 ,将它染上了复杂的颜色。
忽然想起朱熹说过的一句话: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我们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错将欲望当作了需要,而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