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
对熊孩子以暴制暴,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

对熊孩子以暴制暴,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

作者: 炮弹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23:31 被阅读246次

    昨晚看到一篇阅读量100000+的文章,心里愤愤难平。里面细数了种种熊孩子的劣行,把孩子跟“杀人犯”并举。还举出了许多人“教育”(教训)熊孩子的事例,大快人心。甚至拿“中国的四大宽容”(来都来了,人都死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来抨击一些中国的“溺爱”教育。最后还总结一句话:“你现在舍不得管教熊孩子,将来社会一定会狠狠地帮你教育他!”

    提到熊孩子,一般人是对他们充满愤怒和敌意。而家长的脸上则是写满了无奈和头疼。

    这些所谓的“熊孩子”标签的背后,藏着一个怎样受伤的灵魂?

    01. 为所欲为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想为所欲为的父母。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在游泳大叫,家长就站在边上看着,不闻不问。过了一会儿,听到一名男孩的妈妈对旁边的友人说道:“我小时候我妈管我管的可死了,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干,导致我性格内向胆小,在外面什么都不敢,我现在就希望我儿子胆子大点,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走自己的路!”

    父母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言行,一个孩子“熊”的程度,其实在揭示着家长的价值观。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与信任降临,他的一切命运,甚至生死,都掌握在父母手里。你怎么能说是他天生不懂规矩,天生顽劣,天生吵包?没有人天生懂得规矩,天生乖巧懂事,不哭不闹。孩子的性格只有外向内向、安静开朗,并没有好坏之分,好坏更多的是人为的教育与引导。

    有的家长说“我不懂教育”,教出了这么一个熊孩子。

    教育不是说教,教育的本质是言传身教。家长们,你们在骂自己的熊孩子时,有没有反思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卢安克在《乡村儿童的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

    所以,与其说是你不懂教育,不如大方地承认你自己欠缺正确的教育,才会把恶习传递给下一代。

    一个如此单纯丰盛的生命被你扭曲,你骂的不应该是他,而是你自己!

    许多人却不敢骂自己,他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错误的自己,而把愤怒转嫁给无辜的弱势群体——孩子。

    更可悲的,是许多熊孩子的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错误”!所以,孩子看着家长不管不顾,等于默许。在孩子眼里,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只会做父母许可的事,能引起父母关注的事,以及模仿父母的行为。

    孩子身上的恶习,就是家长自己的影子。想要改正孩子的的缺点,请先检讨自己的言行。

    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请你们蹲下身子,真诚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他们会超乎预期的明白这些道理。

    一万句责骂,都比不上一个真诚的道歉,和一次认错改错的行动。

    02 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缺失的童年,和缺席的父母

    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去尝试,去触碰。

    一岁的小宝宝用他的小手打你的脸,扯你的头发,你还能笑着说他“不懂事”,而换成一个五六岁的大孩子,你就会骂他“熊孩子”然后扇他一个大耳刮子。

    人类的成长经历出生——婴儿期——孩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俗语有一句“3岁看大,7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0-3岁是孩子最宝贵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就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基本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而这个时期的父母,大多在哪里?孩子又在哪里?

    许多父母生完孩子后,早早给孩子断奶,然后交给乡下的老父母,自己重新回到职场赚钱工作。他们觉得反正这个时期孩子也不懂事,又不能上幼儿园,先给老人家带着,等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再接回来。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退行”的理论,大概是说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退化到更早期的行为模式。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本来已经学会了大小便,有一天晚上突然尿床。一个3岁已经断奶的小孩,自从妈妈生了二胎后,突然变得跟1岁的小孩一样,不会说话,不会吃饭需要妈妈无时无刻的照顾。

    在李雪《当我遇到我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中也提到退行这一现象,她说,“孩子在得到爱和自由之后,可能表现得更加不懂事,更像个婴儿,这就是退行。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

    比如有一个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曾被父母托付给老人带,等他回到父母身边时已经6岁。这时候,父母应该依然把他当作6个月大的婴儿一般养育。

    退行的现象,就像断片了。想象一下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只有1岁,你长长的睡了一觉醒来,妈妈说宝宝你已经3岁了,要上幼儿园了。你是不是很懵?你是不是无法接受?

    成人都无法接受,一个小孩,又怎么能适应?所以,当妈妈接到孩子,重新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是把他们自己当成1岁的小孩的。他们不过是想弥补那个缺失了的童年,如果父母不愿意接受这个退行的小孩,压制他的行为,他的这一缺口总有一天要偿还。

    03 以暴制暴,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这使我想起一个人,卢安克。

    如果你们看过柴静的采访,一定会认为那些板烈的孩子简直就是一帮“熊孩子”。

    卢安克为了研究这帮孩子,在这座大山驻扎下来。

    他发现,这些孩子很喜欢打架,喜欢去破坏一些事情,做一些危险的体验,有一个学生甚至很想去死。他们就像村里的恶作剧小孩,不是朝行人扔石头,就是突然在背后把你推倒。然后看着你的反应哈哈大笑。

    刚到屯里时,就有一帮熊孩子老是欺负他,卢安克并没有“以暴制暴”,反而什么都不做,不去反应,过了两个月,那帮小孩就放弃了对他的欺负。

    他认为,“青少年的所有行为都是被感觉,被他们对感受的渴望而引导的。”他只能先去培养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能感受到所做对象的痛苦,他们才能停止对对象的伤害。

    事实上,卢安克正是用自己平和、自由的心态去影响这群孩子。他没有对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同时挥起手臂给他一拳。

    既然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人们却认为治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不然这帮熊孩子就不会改变?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黑人一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们没有“以暴制暴”,因为他们深知,暴力对暴力,将是永无休止的战争。即使马丁路德金被敌人暗杀,黑人没有奋起反击,而是选择隐忍,高举和平的旗帜,唱响胜利的赞歌。

    那些呐喊“以暴制暴”的人,你们的行为又跟那些熊孩子有什么区别?

    你们趁孩子父母不在,狠狠地教训一顿熊孩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欺凌强弱吗?孩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弱势群体,我们之所以敢“教训”他们,不过是仗着自己的强壮。而在孩子强横的父母面前,你又敢指出他父母的错吗?

    你的这种行为,不过是在告诉他,不能在比你强的人面前欺负弱者。而不是在教育他,什么行为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的。

    最后,我想借学武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学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惩恶扬善。”暴力,永远无法解决暴力。

    愿世间所有的生命,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对熊孩子以暴制暴,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

    我有三点水,一点也温暖你,一点温暖我,一点温暖未来!

    点个赞再走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熊孩子以暴制暴,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wd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