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做事犹豫不决,内心老实憨厚,经常被人欺负。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做一个刚强勇敢不怕的事的人,咱们可以学一学曾国藩!
曾国藩,是最有历史争议的一个人,但无论好与坏,他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在创立湘军以前,曾国藩其实也曾被人当作软弱好欺负的对象。
曾国藩
在湘军组建初期,曾国藩以文官的身份出任帮办团练大臣,但是遭到湖南官场同仁的轻视和抵制,认为他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地方官员不但不配合,还怂恿官兵对曾国藩群起而攻。
曾国藩受尽欺辱,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凭他一己之力,是不可能与整个湖南的官场中人作对。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他只能选择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将团练搬往衡阳,最终打造出一支战无不克的湘军力量,从而一雪前耻,朝中再无人敢小瞧或者欺负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怎样做到的呢?秘诀只有八个字:忍让、取舍、刚柔互用!
曾国藩
性格软弱的人,你要他突然变刚强,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在遭到同僚排挤和欺辱的时候,也无法用很强硬的态度去反抗,所以当曾国藩在长沙被地方官场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忍让!我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因此,他只能忍气吞声,将团练搬往衡阳发展。
有人说这叫懦弱,其实不是。如果曾国藩不离开长沙,而是以很强硬的姿态和欺负他的人硬碰硬,那很可能无法继续组建湘军的任务,最终的结局多半是曾国藩被调离湖南,继续担任某个不痒不痛的文官职务,那么他在湖南所受的欺辱,一辈子也只能默默忍受,成为官场的笑柄。
曾国藩
忍让不是懦弱,而是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自己发展的决策。曾国藩思来想去一咬牙,干脆搬往衡阳,避免和省城的官员继续纠缠。当然,衡阳和长沙相比,显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做出取舍。
有人说曾国藩的“取舍”是“逃避”,因为他忍气吞声离开长沙去了衡阳。其实取舍,恰恰是种刚强的表现,曾国藩有句名言叫“打碎牙齿和血吞”,只有能狠心舍弃一时的屈辱,才能取得最有利自己发展的未来。
取舍是忍辱负重,给自己一个变强大的机会。人在没有足够实力的前提下,所谓的刚强只是鲁莽而已,在创建湘军的早期阶段,曾国藩始终坚持“忍让”和“取舍”,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湘军铁骑。
曾国藩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中说道: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这是曾氏的祖训,做人不能懦弱无刚,而应该自立和倔强。
所谓的倔强,是刚强不屈之意。曾国藩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太柔则靡,太刚则折”,也就是说,太柔弱就会消沉,太刚强,也容易折断,那要怎么做呢?
曾国藩说,应该“刚柔互用”,他举了三个例子:
趋事赴公当强矫,争名逐利当谦退;开创家业当强矫,守成安乐当谦退;与人应接当强矫,与妻孥享受当谦退。
曾国藩为人处世,应当刚柔相济;做正事,办公家的事儿,要刚强果断;追名逐利的事则要柔弱谦让;成家立业开创事业要刚强,成功以后要保持谦虚柔弱的姿态;在外面待人接物,要展现刚强勇敢的一面,在家里和妻儿享受生活则要展现柔和温情的一面。
那么以上这些,就是曾国藩所总结的“刚柔互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恰恰相反,在外面办正事的时候犹豫不决,在家里却大男子主义窝里横,该刚的时候不刚,该柔的时候不柔,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把火往家人身上撒,这种人既无耻又窝囊。
因此,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但要懂得刚柔互用的道理,还要懂得该刚则刚,刚柔则柔的正确处世之道。
网友评论